今世盛放:紡織服裝的花樣年華
打開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官方網站,可以查詢到特許商品名錄。參與世博會的紡織企業涉及服裝、面料、絲綢、家紡、無紡布、地毯、毛絨等諸多領域,其中,服裝特許商品顯示有8頁126件產品;家紡類特許商品有5頁74件產品。
服裝企業成為最大的贏家。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參與世博,不僅僅是看重其巨大的商業價值,更重要的是通過世博了解世界紡織服裝的最新動態,在更高的科技層面與世界紡織服裝同行交會、碰撞。無論是極為人性化的虛擬衣櫥,還是太空服、太空手套和碳纖維,都給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帶來許多啟迪。世博會為我國紡織服裝企業自我展示打開了一個窗口,提供了一次向世界學習的絕好機會。
在本次世博會上,首次出現了上海民企抱團發展的新模式。這也再次證明——同行并非只能是“冤家”。2007年,上海20家從事紡織生產及出口的民營企業集體抱團拿下了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的“大單”——由這20家企業聯合投資的上海新世傲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特許產品高級贊助商”。 業內人士稱,借力行業商會服務模式的創新,20家中小民企的抱團出擊,為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會展特許產品生產的贊助活動行為創下成功案例。
白玉蘭圖案 體現東道主熱情
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東道主城市場館——上海館全體工作人員、禮儀人員及志愿者的服裝都是由東華大學師生設計的。據了解,此番設計每一類別的世博會職業服,都包含多套服裝和配飾,加起來一共30多套。所有類別的職業服均有長短款,涵蓋春、夏、秋三季。這些世博會職業服融入了東華在紡織、染整等領域的七八項專利,富有科技含量。如一些夏季服裝具有防蚊功能,奧秘在于其纖維中加入了特殊的微膠囊,可以不斷發散,達到驅蚊效果。高科技也使得職業服更舒適、美觀、耐用。如志愿者的夏季T恤,選用的是快干、吸濕排汗、挺括抗皺、抗紫外線功能的面料;防雨夾克既防水,又可排汗,還十分輕便,折疊起來可裝入巴掌大小的袋子里。
研究人員在設計志愿者服飾時,融入了代表志愿者身份的“心”字圖案。接待人員和禮賓人員的制服則將白玉蘭圖案點綴在女裝的領口、袖口,或制作成花型盤扣,印成襯衫底紋,生動展現了世博會的地域文化特點。
真絲織錦畫 凸顯中國智慧
富含濃郁中國元素的紅色“東方之冠”作為主辦國的國家館,這個斗拱型的建筑里究竟會有什么樣的展示,來演繹“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而選擇怎樣的中華瑰寶作為鎮館之寶,才能和“東方之冠”的外形相得益彰?作為我國國寶的書畫作品《清明上河圖》當之無愧的成為了中國館的鎮館之寶,凸顯了中國智慧。
江蘇蘇豪國際集團作為2010上海世博會特許生產商和零售商,開發了限量版世博會特許產品——真絲織錦畫《清明上河圖》。該畫是用世界首創發明專利“高密度全顯像仿真彩色絲織技術”,突破了傳統織錦工藝局限,運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電子提花設備,并配以100%的優質天然桑蠶絲精織而成,從原料選用、工藝設計、織紋制作等經過數十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真絲織錦畫《清明上河圖》契合了世博會中國館的展館主題,也是商務部作為國禮贈送國外嘉賓的珍品,具有珍貴的收藏價值。
“織中之圣”裝扮各國元首夫人
作為本屆世博會的東道主,我們將把什么作為國禮送給來華的各國政要?當然是令紡織人驕傲自豪的絲織品。
緙絲是我國傳統的裝飾性紡織品,被稱為“織中之圣”,制作過程極為精細。在古代,一件緙絲龍袍需要花費織匠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緙絲是中國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宋元時期就被定為皇家御用織物之一。因織造過程極其細致、復雜而著稱。即使最熟練的織匠,每天最多也只能織一寸有余。織完一件皇帝的緙絲袞服,大約需要10多年時間。因此,緙絲素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圣”的盛名。
在主辦方決定將緙絲制成旗袍送與各國元首夫人后,在絲綢的故鄉——江蘇蘇州的西部民間緙絲織繡廠里,十多名織娘就開始了繁忙的工作。“緙絲上有彩色水墨畫圖案,其中的深淺過渡要用緙絲來表現非常難。”緙絲織繡廠廠長吳文康表示,緙絲技術極為復雜,因此千年以來都無法實現機器緙絲。
工廠里,緙絲機全部由木頭制成。緙織時,織娘先在機上安裝好絲線,下襯圖紙,然后織娘須透過絲線,根據圖紙一段一段開始緙絲,所有緙絲機都按照宋代緙絲機樣式制作完成,在外觀和性能等各方面,機器都和1000多年前的宋代沒有什么差別。在原料選用方面,也是精挑細選。吳文康采用了經120攝氏度高溫處理過的上等白蠶絲,這些白蠶絲六根擰成一根,既可以讓緙絲變得更加堅固,也讓織出來的面料更加柔軟舒適。而普通的緙絲只需采用一根蠶絲。
此外,為達到宋朝緙絲鼎盛時的制作水平,織娘們全過程都采用宋朝織法。據悉,宋朝有經線、牽經線、套筘、彎結、嵌后軸經等工序,多達16道。該工藝制作出來的面料,反復水洗多次都不會褪色、起皺。
“此次為各國元首夫人定制的60件旗袍全部由我國著名服裝設計師設計,60件旗袍顏色、款式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緙絲精品。 各國服飾文化交相輝映
在欣賞中國紡織品服裝留給人的深刻印象之余,其他國家場館的制服也讓世博會參觀者大飽眼福。
走進非洲國家聯合館,游人仿佛置身于非洲的某個部落。在營造非洲次大陸文化氛圍中,非洲服飾文化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南非館的工作人員身穿南非國家足球隊隊服,讓人不禁想到世界杯舉行的日子。東非島國展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土布圖案粗獷、原始。尼日爾、塞內加爾等國帶來的紡織品受到眾多參觀者的青睞,銷量喜人;馬達加斯加的現場織布演示成為吸引眼球的一景……
幾個歐洲國家的展館則充分體現了其在時尚和藝術界不可撼動的地位。{page_break}
意大利國家館復制了佛羅倫薩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造型,令觀者的心靈受到震撼。此外,服裝品牌的立體靜態陳列也使參觀者大飽眼福。其中,世界名牌服裝陳列彰顯了這個服裝王國的風范。作為贊助商之一,普拉達(Prada)用具有彈力的府綢面料為意大利展館的工作人員設計了工作服。杰尼亞(Zegna)根據品牌特色展出了一套特大號的經典男裝。杜嘉班納(D&G)則以黑色薄紗無袖禮服向參觀者展示它的品牌魅力……阿瑪尼(Armani)、范思哲(Versace)、路易威登(LV)等經典奢侈品牌以其特有的風格正告所有觀眾:“意大利最大牌”。
法國國家館這次把為中國新人舉辦的婚禮慶典搬到了上海世博會。法國圖爾市市長杰曼親自為新人證婚。部分新娘的婚紗禮服出自法國服裝設計師歐迪之手。讓中國新娘體會法蘭西浪漫婚典,是法國參加本次世博會的重要活動之一。鋪滿了玫瑰花的圖爾市展館前排起了長隊,大家都希望能近距離欣賞展臺上模特白色的婚紗禮服。之所以在上海世博會舉辦婚典,是因為法國圖爾市看到了中國的無限機會。
平價品牌H&M也為世博會瑞典館工作人員制作了制服,可貴的是制服的面料是用有機棉、有機亞麻和可回收聚酯材料制成,非常環保。
波蘭館工作人員制服由波蘭民間傳統服裝改制而成,以紅、白雙色為主,既象征著波蘭國旗的顏色又與“中國紅”相結合。
丹麥館工作人員制服更獨具特色,紅色的裙擺如小美人魚漂亮的尾鰭,自行車車輪圖案成為衣服的裝飾。
德國館制服全部采用了一種可回收的特種滌綸纖維,在世博會結束后可以埋入地下分解用作肥料,就連染料和紐扣也不會在降解過程中產生污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