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科技推動紡織大國邁向強國
“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圍繞“28+10”開展了大量的科技攻關和成果產業化推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大中型紡織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規模以上企業新產品產值均增加了近2倍;全行業有22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年產45000噸粘膠短纖維工程系統集成化研究”、“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及其產業化”兩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累計獎勵622個項目,行業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數量每年增加1000余項。
纖維材料技術日新月異
“十一五”期間,纖維材料技術進步成效顯著,一批高新技術纖維材料產業化取得突破。
碳纖維、芳綸1313、芳砜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玄武巖纖維等高性能纖維以及竹漿纖維、麻漿纖維等生物質纖維已實現產業化生產,正在進一步開發系列品種,擴大應用,多數技術及產品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芳綸1414、新型溶劑法纖維素纖維已取得中試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產業化生產技術正處于研究階段。新型聚酯PTT樹脂合成已經過中試實驗,纖維生產加工及產品開發實現產業化生產。國產化生產技術和裝備的開發應用能力顯著提升,化纖產品功能化、差別化水平提高。
紡織加工技術和產品開發進步明顯
“十一五”期間,棉紡自動化、連續化、高速化新技術的國產化攻關和大規模的推廣應用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2009年棉紡行業精梳紗、無接頭紗、無梭布、無結化比重分別達到27.8%、65.4%、68.3%和46.8%,比2005年分別提高2.8、10.1、16.1和8.4個百分點。毛紡行業無結紗比例超過60%,大中型毛針織企業基本實現紗線無結化。精梳產品100%無梭化,粗梳產品80%無梭化,產品質量大幅提高,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桑蠶自動繅絲機的推廣應用使生絲質量水平平均提高1.5個等級,應用比例由20%提高到85%。
緊密紡、噴氣紡、渦流紡、嵌入紡等新技術的采用使紗線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天然纖維紡紗支數大大提高,紗線質量顯著提升。
面料加工技術上了一個新臺階。新興電子提花裝置的大量應用、經緯編新型面料的開發、多種纖維的混紡交織以及織物結構的創新大大豐富了紡織面料的品種,我國棉紡、毛紡、針織面料及一批化纖面料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印染行業自主研發了活性染料冷軋堆前處理及染色、數碼印花、涂料印花等一批印染新技術,大量采用了電子分色制版、自動調漿、在線檢測等先進電子信息技術,大大提高了面料質量的穩定性和附加值。
綠色環保技術開發和應用進展較快
一批節能、節水的新技術實現研發突破并在行業推廣應用。“十一五”期間,按可比價計算,紡織行業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約40%,節能新裝備、新技術在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棉紡行業推廣采用節能電機、空調自動控制等技術,其中空調自動控制技術可降低空調能耗10%~15%。
“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節水工作取得進展,用水量最大的印染行業百米印染布生產新鮮水取水量由4噸下降到2.5噸,累計減少37.5%。在印染行業中開始大量推廣應用的高效短流程前處理技術可減少水耗30%以上,生物酶退漿可節水20%以上,冷軋堆染色可節水15%。
污染物控制技術明顯進步。“十一五”期間,按可比價計算,紡織行業單位增加值污水排放量的累計下降幅度超過40%,污染物減排及治理技術明顯進步。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取得進展。廢舊聚酯瓶回收利用技術得到有序推廣,技術不斷升級。目前,國內再生纖維生產能力達到700萬噸,產量達到400萬噸。
產業用紡織品發展迅速
高性能纖維應用水平的提高,使產業用紡織品的性能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間,高強高模聚乙烯、芳綸、芳砜綸、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纖維材料產業化取得重大突破,推動了防彈防刺復合面料、耐高溫針刺環保過濾分離用復合非織造材料、防噴濺阻燃防護服等產業用終端產品的研發。
非織造技術取得重大跨越性突破,直接梳理成網技術使加工流程大大縮短,高速加固技術大幅降低了運行成本。產品的各向同性、均勻度、手感、厚薄等性能已具備傳統紡織材料無法比擬的特點。
產業用經編和立體編織技術、重磅高速織造技術、多層在線復合技術的進步,大大拓展了風電、航天、土工、醫衛等領域的應用。國產土工合成材料在青藏鐵路建設工程中成功解決了高原地質裂縫、凍土隔斷、保溫、防滲等系列難題。{page_break}
2010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產量預計將達到820萬噸左右,比2005年增長1.2倍;占行業纖維加工量的比重超過19%,比2005年的13%增加了6個百分點。
國產紡織機械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
伴隨著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和加工制造技術進步,“十一五”期間我國紡機行業的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2010年,國產紡機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70%。主要產品中,棉紡細紗機、粗紗機等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90%,中、高檔劍桿織機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0%,自動絡筒機超過25%。
國產紡機出口規模也持續擴大,“十一五”以來,我國紡機出口額年均增速超過10%,在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亞洲區域市場廣受歡迎。
信息化技術、基礎研究不斷提升
“十一五”期間,紡織服裝行業CAD、CAM等產品研發設計數字化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產品創新能力和市場反應速度。計算機測配色和分色制版等技術的廣泛采用,使印染后整理水平大幅提高。現場總線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等在紡織裝備領域得到應用,紡織機械正朝著數字化、集成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在線生產監測系統的一些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并在企業得到應用,為物聯網在紡織行業的應用打下基礎。
“十一五”期間,紡織高等院校積極開展紡織前沿技術及基礎理論研究,并在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纖維大分子及凝聚態結構的調控,紡紗加工的纖維流有序控制及纖維結合體品質控制,表面物理化學結構改性等方面取得進展,為相關產業化技術研發突破提供理論指導,增強了創新能力提升的動力,并對“十二五”產業升級起到重要先導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