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供應商直接“對話”設計師
回想起那一萬多件衣服晾滿整個工廠空地的“壯觀”一幕,泉州某布業公司副總經理劉先生只能苦笑著搖頭。
事情發生在不久前。該布業公司與一家品牌服裝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提供給對方一批面料產品。“但由于我們之間的合作不夠深入,對方在使用面料時,沒有向我們進行咨詢,結果后處理方式不當,采用該面料的系列衣服全都跑了色。最后,我們不得不幫助他們將所有受損衣服進行重新洗滌晾干,重新引導他們進行后整理處理。當時,整個系列一萬多件衣服飄滿了整個廠。”劉先生介紹道。
這次事件讓劉先生所在的公司損失不少,也讓其看清了當前品牌服裝企業與面料供應商之間簡單買賣合作模式的弊端。于是,該公司開始著手尋求與客戶企業之間更深入的合作機會,嘗試提前介入品牌服裝客戶企業的設計過程,從面料使用的角度為客戶企業的設計方案出謀劃策。
事實上,隨著市場對于服裝產品的要求不僅限于款式設計之后,泉州品牌服裝企業與面料供應商的關系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買賣交易。包括臺隆布業、聯邦三禾、龍峰紡織科技、向興等多家泉州面料龍頭企業與品牌客戶的合作形式已經越來越深入,并嘗試與品牌服裝設計師直接對話,介入品牌服裝的設計過程。這種趨勢在今年全面顯性化。
尷尬
被損壞的功能面料
上述同行遭遇的合作尷尬對于臺隆布業來說并不陌生。該公司在這兩年來與品牌服裝企業的合作過程中也產生過不少“趣事”,令人記憶猶新,也讓該公司長了不少經驗。
“比如,有家合作企業的設計師推出了一款拼接設計,用尼龍面料與另外一種面料拼接,殊不知這兩款面料若拼接在一起,后整理時會出現移色。再比如,有些設計師為追求流行趨勢,喜歡用熒光染料,卻不知該染料對面料要求極高。”臺隆布業副總經理劉志順苦笑著回憶道,“太多的設計師過于關注款式,卻忽視了面料的使用需得當。”
類似于此的趣事在面料行業并不少見。龍峰紡織科技也曾遇到一位品牌大客戶在下單時弄錯了原料成分,結果協調許久才解決問題,延誤了不少時間;聯邦三禾也曾遇到客戶企業將原本用于貼身內衣的面料制成外衣,白白浪費了面料吸濕排汗的功能性;此外,還有許多被品牌服裝企業忽視的問題,如熒光染色不穩定,純棉面料不硬挺……
“其實,許多面料在使用前進行測試時,各項指標都是符合的,但如果在后整理、水洗時的方式不正確,功能性將會減弱甚至喪失。而大多數品牌服裝企業在設計時卻忽視了這些。”龍峰紡織科技公司研發部負責人吳秀建表示。
而這種弊端在中小品牌服裝企業中尤為明顯。“目前,大多數品牌服裝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設計師多數還是出去采購樣衣,模仿學習,然后繪圖,僅標注需要什么顏色,并沒有很詳細描述需要什么材質和功能的面料,之后,采購部會去采購幾種布樣回來供設計師選擇。在這個過程中,采購人員通常是老板的親戚,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懂織物面料。設計師對于面料的使用不夠重視,加上采購人員的不專業,最后不意外地會出現許多問題。”石獅某中型服裝企業副總經理陳先生無奈地感慨道。
嘗試
與服裝設計師直接“對話”
或許是經歷過多次返工,或許是市場要求越來越高,不管怎樣,值得慶幸的是,多數品牌服裝企業開始有了覺醒的意識,對面料的使用越來越重視。
在經過較長時間的籌備和醞釀之后,利郎(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了面輔料研發部門。據了解,該部門與設計部、商品企劃部共同組成了利郎的商品中心。
“男裝的款式是比較單一的,所以很多時候需要依靠面料的變化來體現品牌的風格,以及對流行趨勢的判斷。特別是對于設計師品牌來說,面料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這也是我們部門成立的原因。”利郎面輔料研發部負責人杜萬表示。據他介紹,近兩年來,利郎對面料的研發投入很大,時刻緊跟并研究最新的面料流行趨勢。
為了把握住最新的流行趨勢,在設計的過程中,利郎也逐步加大了與供應商之間的溝通,給予供應商與設計師對話的機會。杜萬介紹道,在利郎,商品企劃部門定出當季產品的主題和風格后,面輔料部門和設計部門會就款式和原料進行溝通,共同碰撞出產品的研發思路,最終定出設計方案。“方案定下后,由面料供應商提供樣布,然后我們再進行產品開發,設計出產品后再向面料供應商咨詢和定制。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我們與供應商共同探討組合產品開發。長期與固定的面料供應商配合,公司與對方已經達成了一起溝通開發思路的默契,包括當季產品的色彩、主題等,然后供應商為我們量身定制方案,再去開發。”
另一方面,作為供應商的面料企業也在積極主動地加大與品牌服裝企業的交流,雙方設計師加強溝通的模式成為深入合作的基礎。{page_break}
本月中旬,臺隆布業的研發總監吳先生將隨同數位品牌服裝客戶的設計總監一起前往廣東考察市場,而在此前,吳先生也曾多次與客戶企業前往日韓等國市場,捕捉最新的流行趨勢。“雙方的設計總監一起去看市場,了解流行趨勢,然后進行溝通,交換彼此的想法和建議,這樣避免了日后的合作摩擦,配合起來更高效,效果更好。”劉志順認為。
從去年開始,聯邦三禾、龍峰紡織科技、向興等多數面料企業在與品牌客戶合作的過程中,也開始逐步從對接采購部門轉移到對接研發部門。“我們會先跟采購部門推薦最新布樣,獲得認可后直接與對方設計師以及面料研究部門的人員進行溝通,結合他們的設計思路來推薦產品,并提出建議,合理地將面料功能性運用到極致。設計完成后,我們也會參加企業的新品發布會,針對成品的情況再次進行后續溝通。”聯邦三禾副總經理王榮華表示。
探索
成為研發合作者?
在不少客戶企業逐步開始重視面料,并設立相關研究小組或部門之后,龍峰紡織科技明顯感覺與客戶合作起來順暢了許多。但這其中,專業性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雙方。
“品牌服裝企業對于面料的重視,設立相關部門進行系統化研究,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們也發現,這些人員的專業性仍比較缺乏。因此,我們建議品牌服裝企業,要么尋找有經驗的專業人員,要么就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研發合作。我認為,如果不是想要拓展上游面輔料業務,品牌服裝企業與其成立一個不太專業的部門,還不如直接與面料供應商達成研發合作協議。這種專業分工、強強聯合的合作模式在省內已有成功先例,泉州企業可考慮借鑒。”吳秀建舉例表示,福州華冠紡織與其客戶波司登之間的合作頗為深入,華冠的研發部門堪稱波司登的外協研發部,前者研發人員的建議經常為后者所用。
對此合作模式,有品牌服裝企業表示可行,但更大的受益方在于面料供應商。“對中小企業而言,不僅是設計師對面料不熟悉,有些甚至采購人員對面料都一知半解,所以他們需要有對面料了解的人一起來配合,組成研發小組。與長期合作的供應商達成合作,借力外腦,這不失為一種雙贏的合作模式。當然,無論品牌服裝企業規模大小,這其中,面料供應商的受益更多,一來他們能及時了解到客戶企業乃至該行業的最新市場現狀,二來也通過深入合作培育了更為忠誠的客戶。”晉江某服裝企業相關負責人李先生表示。
而不少面料企業則認為,深入的研發合作,更大的受益方是品牌服裝企業。“面料功能性淋漓盡致地發揮不僅可以使得服裝產品更完美,更能幫助品牌服裝企業找準新產品的宣傳亮點。比如說,我們推出一款降溫面料,可用于正裝。我們了解這款面料的獨特之處,可以引導客戶企業以此為賣點,進行品牌宣導。”王榮華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