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咸陽“一五”規劃建新興紡織工業園
頂烈日,踏熱浪,6月23日下午,從陜西咸陽主城區西行15公里,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園躍然眼前。
“這是我們正在興建的新興紡織工業園,已有11家企業入駐。”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劉毅說到“新興”兩個字時,特地提高了嗓門。
咸陽是國家“一五”規劃的4個棉紡織基地之一,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棉紡織基地。然而,由于設備落后,產品低端,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紡織工業支柱產業優勢地位逐漸喪失,“工人沒士氣,廠子不景氣”一度成為其真實寫照。
“絲綢代表著中國紡織的最高水平,這是古絲綢之路之所以得名和興盛的重要原因之一。”咸陽市市長衛華說,新絲綢之路建設,同樣需要代表中國紡織最高水平的產品來推動。作為曾經的紡織名城,目前咸陽市已將紡織產業作為傳統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正在整合各種資源,力促紡企轉型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
產業升級,規劃先行。據介紹,咸陽市早在3年前就已開始規劃新興紡織工業園,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西部紡織產業發展的示范區、西部紡織技術研發中心、西部紡織設備制造加工基地、西部紡織服裝商貿集散和物流配送基地。同時,將位于市中心的西北一棉、西北二棉、陜棉八廠等3家企業合并為咸陽紡織集團,退城進園,通過土地置換,獲得資金,新建廠房,更新設備,在加快技術研發投入的同時,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產品競爭力。
咸陽紡織集團現已落戶工業園。在集團一分廠新建成的車間里,記者看到一臺臺嶄新的機器已安裝到位。“在老廠,我們的工人要一手拔紗,一手插管,現在則由機器全自動化操作。”陜棉八廠總工程師燕群社指著一臺歐瑞康牌細紗機說,“這些設備大部分從德國進口,將在未來10年保持國際國內一流水平。”
“按計劃,我們將在8月正式投入生產。”燕群社告訴記者,退城進園的咸陽紡織集團將不再以棉坯布為主打產品,而是以差異化取向,通過提高技術水平,實現由一般紡織品轉向高支高密、純棉精梳面料、多種新型纖維、高檔服裝的產業技術升級,確保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中亞盛產棉花,我們正在設想,如果有可能,用我們這次更新下來的設備和他們置換棉花,這樣可以降低我們的原料采購成本。”燕群社說。
探訪園區,一棟“太師椅”造型的9層大樓引起記者興趣。“這是即將建成的服裝創意設計中心。”劉毅介紹說,為實現產業聚集和價值提升,園區不僅加強了產業鏈協同創新平臺的搭建,而且啟動了紡織服裝信息、政務、技術檢測、金融、物業化服務等5大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現在,漢普頓服裝生產項目已完成廠房主體建設;經緯紡機機械制造項目也已開工。
“西部及中亞地區是世界的重要產棉區,我市與中亞及新疆在紡織產業屬于上下游關系。”衛華表示,咸陽將依托新興紡織工業園,主動加強與絲綢之路沿線棉花主產區的聯系合作,把咸陽建成新疆和中亞棉花主銷及加工轉化區、高端紡織品銷售地和棉紡企業“走出去”發展的目的地。同時,加強與西亞、中亞、歐洲服裝加工、研發設計、外貿加工企業的戰略聯盟,形成紡織、印染、設計、服裝等終端產業加工一體化生產體系,實現絲路新織。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