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鞋基本控制線及其作用有哪些?
無論立體設計在鞋楦的楦體上,還是平面設計在鞋楦的展平面上,都必須以腳型規律為基礎,根據皮鞋幫樣設計的通用性,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標志點和邊沿點,將其以直線連接,構成皮鞋幫樣的基本框架,就是皮鞋幫樣設計的基本控制線。其主要作用是作為幫樣設計時的一種標尺,控制鞋幫式樣的基本輪廓,從而獲得良好的直觀效果。
一 低腰皮鞋基本控制線
(一)前幫控制線F0E1
前幫控制線F0E1在鞋楦展平面上的位置,見圖2-49。其上端點位于前掌凸度標志點F0處,下端點位于第五跖趾外邊沿點E1處。
前幫控制線F0E1的作用是:
(1)前幫控制線F0E1將鞋楦的楦體和鞋楦的展平面,以及皮鞋的鞋幫分成前、后兩個部分,所以前幫控制線F0E1是楦體、展平面和鞋幫的前、后分界線。
(2)前幫控制線F0E1的 處,是曲蹺處理的中心位置Q點,稱為曲蹺中心。在平面設計方法中,由此得出了展平面還原的基本規律和曲蹺的處理方法。
(3)前幫控制線F0E1的中點Q點,是口門位置Qy的控制原點。通常低腰皮鞋鞋幫式樣的口門位置Qy點都在Q點附近變化,即口門位置Qy點在以Q點為圓心,半徑為6㎜的圓周內變化。
(4)前幫控制線F0E1上的F0點,是口門長度Fx的變化原點。通常低腰皮鞋口門長度點Fx的位置,在F0點以前12~15㎜至F0點以后12~15㎜的范圍內。
(5)前幫控制線F0E1的中點Q點,是口門寬度Qy的變化原點。通常低腰皮鞋口門寬度點Qy的位置,在Q點以上2~4㎜至Q點以下4~6㎜的范圍內。
(二)腰幫控制線CxC1
腰幫控制線CxC1在鞋楦展平面上的位置,見圖2-49。它的上端點Cx位于跗骨標志點D0和腰窩標志點C0之間,從跗骨標志點D0向后D0C0的處,下端點位于腰窩外邊沿點C1處。
腰幫控制線CxC1的作用是:
(1)腰幫控制線CxC1的位置,恰好處在低腰皮鞋的鞋耳、鞋舌、鞋絆帶等腰幫部件所在的位置。所以其主要作用是確保鞋幫設計的穿用效果,使人體在下蹲時不至于卡腳彎和腳頸,因為Cx點是低腰皮鞋鞋臉長度(也稱前幫長度)的控制原點。一般情況下,低腰皮鞋鞋臉長度J1Cx或在Cx點以前,或在Cx點上,而不會超過Cx點,否則成鞋穿著時會有卡腳彎的感覺。
常見低腰皮鞋鞋臉長度J1Cx的設計規律是:男三節頭內耳式皮鞋,其鞋臉長度J1Cx在Cx點上;男外耳式皮鞋,其鞋臉長度J1Cx在Cx點至Cx以前5㎜的范圍內;男橫條舌式和男整體舌式皮鞋,其鞋臉長度J1Cx在Cx點以前5㎜至10㎜的范圍內。女內耳式皮鞋,其鞋臉長度J1Cx在Cx點至Cx以前5㎜的范圍內;女外耳式皮鞋,其鞋臉長度J1Cx在Cx點以前5㎜至10㎜的范圍內;女舌式皮鞋,其鞋臉長度J1Cx在Cx點以前10㎜至15㎜的范圍內。
需要注意的是女淺口式皮鞋,因為沒有中幫部件(鞋耳、鞋舌等),所以它的鞋臉長度J1Cx就是其口門長度J1Fx。
(2)控制腰幫兩翼的高度Cn點的位置。一般情況下,Cn點的位置在C1的上面,約占C1Cx的。
常見低腰皮鞋兩翼的高度有以下幾類:內耳式和外耳式皮鞋鞋耳下面兩翼部位的高度(或鞋耳的寬度);橫條舌式、整體舌式、女淺口式皮鞋中幫部位的高度;橡筋式皮鞋橡筋布的位置(或鞋舌的寬度)等。就是說以上這些皮鞋款式,其兩翼高度的設計都是以Cn點為標準的。一般情況下,常見低腰皮鞋的兩翼高度都應該在Cn點或Cn點以上的位置。
(三)外踝幫高控制線B0B1
外踝幫高控制線B0B1在鞋楦展平面上的位置,見圖2-49。其上端點位于外踝骨標志點B0處,下端點位于外踝骨邊沿點B1處。
外踝幫高控制線B0B1的主要作用,是控制低腰皮鞋在外踝骨部位的鞋幫高度B1Bx。尤其是裝有硬主跟的低腰皮鞋,其控制規律必須嚴格按照外踝骨高度的腳型規律來進行設計,否則將會影響成鞋的穿用效果。另外在皮鞋的質量檢驗中,外踝幫高B1Bx也是重要的考核標準之一。
通常低腰皮鞋外踝幫高B1Bx的設計規律是:外踝幫高B1Bx不得超過腳型規律中外踝骨下邊沿點的高度。
即:B1Bx=腳長×20.14%+n
式中,20.14%是外踝骨下邊沿點高度的腳型規律。需要注意的是,隨著鞋幫式樣的變化,其外踝幫高B1Bx需要常數n的調整,一般情況下,常數n取±3㎜。
從數據來看,男25#皮鞋外踝幫高B1Bx為:250×20.14%±3=50±3=47~53㎜;女23#皮鞋外踝幫高B1Bx為:230×20.14%±3=46±3=43~49㎜。這些設計規律及其數據無論是立體設計還是平面設計都是適用的。
(四)后幫中縫高控制線A0A1
后幫中縫高控制線A0A1在鞋楦展平面上的位置,見圖2-49。其上端點位于統口后端標志點A0處,下端點位于楦底后端點A1處。
后幫中縫高控制線A0A1的主要作用,是控制低腰皮鞋后幫中縫高度A1Ax。根據腳型規律,后跟骨上端點高度約為腳長的21.66%,若以男25#低腰皮鞋為例,則后跟骨上端點高度為:250×21.66%=54.15㎜。根據實際穿用的感覺極限試驗發現,低腰皮鞋后幫中縫高度A1Ax應該比后跟骨上端點高度高10㎜以上,才能保證成鞋在穿用過程中達到起步輕快而跟腳的目的。
所以,低腰皮鞋后幫中縫高度A1Ax應該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即:A1Ax=腳長×21.66%+n
式中,21.66%是后跟骨上端點高度的腳型規律。常數n一般可在10~12㎜的范圍內任意取值。
從數據來看,男25#低腰皮鞋后幫中縫高度A1Ax為:250×21.66%+(10~12)=54.15+(10~12)=64~66㎜;女23#低腰皮鞋后幫中縫高度A1Ax為:230×21.66%+(10~12)=49.818+(10~12)=59~61㎜。這些設計規律及其數據無論是立體設計還是平面設計都是適用的。
圖2-49 展平面基本控制線
(五)腰踝控制線CxB1
腰踝控制線CxB1在鞋楦展平面上的位置,見圖2-49。它的上端點Cx位于跗骨標志點D0和腰窩標志點C0之間,從跗骨標志點D0向后的地方,下端點位于外踝骨邊沿點B1處。
腰踝控制線CxB1的作用是:
(1)控制較深鞋幫的后幫上口線。如內耳式、外耳式、橡筋式、丁帶式等款式的上口線形狀,在Cx點和Bx點之間是半徑約40~45㎜的圓弧。
(2)控制腰幫部件鞋耳、鞋舌等的輪廓形狀。如內耳式、外耳式、橡筋式等款式的鞋耳、鞋舌部件。
(3)控制低腰皮鞋的絆帶位置和方向。一般情況下,絆帶的位置可在D0點和Cx點之間的處至Cx點以前的范圍內,而絆帶的方向必須順CxB1的方向。如常見的丁帶式皮鞋或涼鞋、一字型帶式皮鞋以及有前絆帶的涼鞋等款式,其絆帶的位置和方向應該遵循這些規律進行設計。
(六)后幫上口控制線AxBx
后幫上口控制線AxBx在鞋楦展平面上的位置,見圖2-49。它的前端點位于外踝幫高高度點Bx處,后端點位于后幫中縫高度點Ax處。
后幫上口控制線AxBx的作用是:
(1)控制鞋幫的總長度。鞋幫的總長度通常用J1Ay表示,是指J1Ay在J1Ax線上截取的長度。而J1Ay的控制規律則與鞋幫的款式變化有關,其中主要影響因素是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