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營銷新拐點!
金融危機,不是“冬天”!
金融危機,只是一個營銷的拐點!
近段時間以來,關于如何度過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這場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相關信息充斥媒體。
于是乎,中小企業批量“倒閉”、“過冬”論、“備糧”論、“備衣”論、多備糧食多買油、多買黃金少存錢等消極撤退和消極防范觀點不時耳聞。然而,筆者認為,對于目前的中國企業來說,這場金融危機雖然也帶來了一定壓力,但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可怕。金融危機,不是“冬天”。
相反,對于大部分已經備足了“糧食”和“棉衣”的企業來說,現在卻正是投資和投入的大好時機。因為,雖然目前市場還沒有“見底”,還沒到“抄底”的時侯,但至少正是“買跌不買漲”的好時機。
比如:
一、并購成本低
筆者最近在為一家需要融資的企業與一家投資公司牽線合資的過程中,就親見了前者的屈尊“降價”。前者因為有著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模式,以前一直抱著自己的商業模式,堅持自己獨資不“降價”(即,投資者只能以借錢加息方式參與合作,或者自己以其他商業資源與投資者進行置換方式合作)。
當這次金融危機到來之后,前者迫于資金緊急短缺,直接影響到了自身項目進程,而融資渠道變窄,壓力變大,于是,不得不開始降低合作門檻,放開了合作條件,主動向出資方拋出了同意讓股的橄欖枝。而出資方正有著10多億的閑置資金,存在銀行,覺得利息太低;投資別的,又沒有找到好項目。為此,出資方在北京、上海等地還專門成立了幾家投資公司,組織了一班專業的精英人馬,分頭尋找、洽談項目,但一直沒有確定下一個合適的項目。兩家一談,第一次就達成了初步共識。
二、項目運營成本低
例如,管理成本降低。以北京為例,近段時間以來,一些公司原先月薪能夠拿到8000—10000元的、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白領,這段時間實際上只能拿到固定底薪5000——6000元/月,其余薪酬部分更多的是在績效中體現。
……
有效地利用金融危機,低成本進入,待將來經濟“回暖”,再高價售出,正是投資者“低進高出”之機。
企業利用金融危機投資和投入,不僅僅局限在企業并購和運營成本降低上,還包括在企業的“內、外功”修煉投入上。如,利用這段時間,加大品牌傳播和營銷力度,進行產品技術升級、人員技能培訓、管理升級、服務升級等,積極贏取新的市場,隨時準備迎接經濟轉“暖”后新的市場競爭。
。
21世紀應當是反營銷時代,傳統的“買黃金”防“冬”等規避風險觀念不一定適合今天的市場,尤其是今天的中國市場。今天的中國市場在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和開放,已經有了一定的實物儲備。這場金融危機對龐大的中國市場影響畢竟是有限的,是可以被“大市場”所稀釋的。況且,如果大家今天都去“買黃金”,黃金價格也會大漲,這時“買黃金”實際上成了“買貴”。
營銷,應當主動進攻,特殊時期的營銷,更應當學會反其道而行之。當別人都將口袋捂的緊緊的,而只有你反其道而行之,就極有可能出其制勝。
面臨金融危機,反其道而行之,需要的是勇氣、信心和堅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