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凈利潤失真的原因
企業會計凈利潤一直以來都是投資者最關心的核心指標。但是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所披露的凈利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對股東真實收益水平的扭曲,這些扭曲部分來源于會計的記錄方式,也部分來自于企業管理人員的主觀操縱。對于想要了解企業真實經營狀況的人們,凈利潤很可能會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凈利潤失真的原因之一是會計中對支出的不合理記錄。例如會計中對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處理。所謂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主要依據支出的效益是僅及于本會計期間還是及于幾個會計期間。通俗的理解就是該項支出只是當期收入的必要費用,還是會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收入都發揮效用。但由于會計處理遵循“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的謹慎性原則,一些支出雖然效益及于幾個會計期間,但由于這種效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而被作為收益性支出處理。典型的例子就是企業的研發費用。一般來說,研發費用會對企業的長期發展產生積極的效益,但既然是研發就存在失敗的風險,因此會計上一般都將研發費用作為收益性支出當期沖銷。顯然,在這種記錄方式下,研發支出越多的企業當期凈利潤就會越低。如果管理層過分強調短期凈利潤指標,從而削減必要的研究和開發支出,將會損害企業的長期核心競爭能力,降低股東投資回報。雖然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的內部開發階段支出在一定條件下可計入無形資產,但這顯然無法徹底挽救會計失真對凈利潤指標的影響。
與此類似的還有一部分并不產生實物資產的支出,如廣告費。對于企業來說,廣告費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并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會對企業的運營產生積極影響,從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初始劃分標準上看,其顯然應該歸屬于資本性支出,并計入無形資產的范疇。但同樣是由于謹慎性原則,對于企業自創的商譽會計上并不作為無形資產處理,而是作為收益性支出當期沖銷,由此導致的結果和上述研發費用一樣,可能會促使企業放棄合理的宣傳計劃,損害長期發展。
借款利息的資本化處理也會產生類似的影響。所謂資本化就是把支出作為資產處理。借款利息是企業支付給債權人的費用,會計上將這部分費用分別計入財務費用科目當期沖銷或者計入特定資產的成本。在原會計準則下,只有發生在固定資產購建過程中的借款費用才允許資本化,而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對一些生產周期較長的行業,也允許將用于存貨生產的借款費用資本化。在這里我們先不去討論哪種會計處理更為合理,但至少僅僅是會計記錄方式的變化而不是企業的經營改善就直接影響著凈利潤的大小。
會計費用處理對凈利潤影響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在公司損益表中的不少費用科目都是依據于企業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企業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或者在會計估計中選擇不同的假設,相關的費用科目就可能產生很大變化,由此將導致凈利潤的反向變化。典型的例子就是折舊政策。一般來說,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只是一個基本的區間,選擇下限和選擇上限所造成的年度折舊費用就會有很大的差異。較長的折舊年限雖然會帶來稅收方面的損害,但因其能粉飾會計利潤而成為企業管理層的可能選擇。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對各項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并對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包括固定資產、存貨、應收賬款等。這種會計估計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也很重,從而成為凈利潤指標失真的重要原因。
除了會計記錄方法本身的問題以外,管理層還可以通過一些非會計手段控制凈利潤水平。比如企業通過過度放寬銷售回款條件等方式以取得賬面銷售收入的增加,從而提升企業賬面凈利潤。而這種放棄企業現金流管理的做法將給企業的財務安全和長期發展帶來巨大隱患。
總之,凈利潤并非一個可以百分之百信賴的指標。投資者在分析公司的凈利潤時,不能只關注凈利潤指標的大小,要時刻警惕凈利潤指標可能存在的失真,凈利潤的質量和持續能力同樣是影響企業價值的關鍵要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