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像“農夫”一樣戰斗
管理者和決策者的身份,要求CFO具有精湛的業務能力、卓越的領導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但是,這些能力的獲得并非一日、一時之功,需要長期的、持續的投入付出。
終身學習自不必說,擁有“農夫精神”也是登上總會計師王座的必要條件。
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通過對1000多家業績優秀的企業進行研究發現,其中11家堪稱“卓越”的公司存在著驚人的相似,這些公司從平庸到卓越的過程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他把這一過程比作是一個人在轉動一個巨大的飛輪。“他緩慢地、幾乎見不到成效地推動……旁觀者覺得他在做無用功,但他漸漸感到輪子有了一點慣性和沖力。一百圈,二百圈。突然在某個時候,別人、連同他自己也驚奇地發現,輪子的轉速明顯加大了。”這個漸變的、看上去是在做“無用功”的過程,與農夫的耕作過程極為相似。農夫通過持續的投入來獲取回報,他們心無旁騖,不求速成、不寄望于僥幸,踏實、勤奮,以先付出再獲得回報的方式來獲取持續的生存和發展。
與農夫相對應的是獵人。
獵人以速戰速決的方式獲取資源,通過一次性地獵取方式求得生存和發展,當獵得目標后,便會抽身離開。
或許,具體到完成某一個任務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個獵人;但是,談到經營,無論是經營企業,還是經營個人的職業生涯,做個農夫而不是做個獵人才是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尤其是在會計職場。財務工作,在很多人看來是枯燥乏味的,日復一日地與數字打交道,很容易令人產生疲勞感和厭煩感。而同時,會計又素有“越老越吃香”職業之稱,會計人如果有了一定的資歷,也很容易獲得一定的職位。
這個時候,有人會“流連于半山腰上的風景”,甚至丟掉了最初的夢想。
像個農夫,這涵蓋了CFO的很多面,譬如敬業、譬如執著、譬如勤奮、譬如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上世紀80年代,中國路橋公司財務處的小伙子莊尚標被外派非洲,為了保證工地的正常運轉,他勇敢地冒著槍林彈雨到銀行“火線取款”。如今,當年的小伙子已成長為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總會計師,他還被媒體稱為“管錢最多的央企高管之一”。
深受父親影響的張志芳自小就將會計視為自己的職業理想,盡管29年換了8個工作,他卻一直沒有離開財務的一方土地。如今,他已是開灤集團公司總會計師。
20年深扎華茂的左志鵬笑言,整天跟一堆數字打交道,想法也變得簡單而純粹了。今天,他是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最年輕的財務總監。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CFO們行事低調、含蓄內斂的特點,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一個典型的農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