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呼聲:出口退稅能否再快點
作為調整進退稅辦理效率的提升。然而,“變奏”中的事情難免存在缺憾,企業希望出口退稅政策能在細節上繼續加快完善。
政策下的效率變奏
“目前的出口退稅速度明顯變快了。”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俞躍峰談到出口退稅現狀時開門見山地告訴本報記者。
與俞躍峰有相同感受的出口企業不在少數。重慶錦輝陶瓷廠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務員告訴本報記者,由于重慶地處內陸,企業大部分的出口貨物都要在異地報關出口,而異地報關收集關證耗時較長,從報關到關單收回一般要一兩個月,“但現在我們明顯感覺這一進程加快了。”
近兩年,重慶一直在加快出口退稅的辦理效率。比如,經開區國稅局通過實行出口退稅遠程申報及網上申報等服務,方便企業出口退稅申報;同時,通過建立保稅港區縮短退稅周期,最新的一個例子是剛剛驗收成功的西永綜合保稅區的建成。在該區,未來,通過卡口的貨物可根據海關出具的退稅單直接到重慶市國稅局辦理出口退稅業務,可以再節約至少15天的時間。
與錦輝陶瓷上述業務員有相似的感受,很多被訪企業坦陳:“整個退稅申請流程更順利,手續更簡單了。”
事實是,政府相關部門正在努力提升出口退稅管理的質量和效率。2007年國稅總局推出《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規范和簡化出口退稅人工審核的意見》;2009年年初出臺了《關于應對金融危機做好出口退稅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稅務部門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工作效率;同年,又決定對出口貨物退(免)稅單證備案管理制度進行簡化——出口企業申報出口貨物退(免)稅后,不再要求其提供備案單證。
雖然對出口并沒產生多大影響,但是東莞一家生產工業制冷設備的企業老總還是覺得出口退稅速度應該再快一些,因為這樣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資金周轉能力。不過,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一位官員也道出了高效退稅下潛藏的隱憂:出口退稅辦理加速,相關審查難免存在漏洞,可能給騙稅者以可趁之機。對此,有關部門必須提高警惕。”
建議相關退稅標準細化
湖北三環汽車投資有限公司的周漢波告訴記者,出口企業退稅的總體過程可以分為兩個環節:一是企業出口收匯的過程,即企業收集退稅所需憑證的過程;二是企業申請退稅取得退稅款的過程。由此,退稅的速度也取決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出口企業取得退稅憑證的速度,二是稅務機關審核退稅憑證并辦理退稅的速度。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出口企業向稅務機關主管出口退稅的部門申報出口貨物退(免)稅時,在提供有關出口貨物退(免)稅申報表及相關資料時,應同時附送“兩票兩單”,即出口銷售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報關單、外匯核銷單。
“整個過程會花費很多時間。”周漢波說。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研究員王繼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影響出口退稅速度的基本上是技術性問題:“海關的電子化進程雖然發展很快,但是出口退稅還涉及稅務部門,后者仍是紙質化的辦公程序,”王繼先說,“要盡快實現部門間的聯網。”
據企業反映,出口退稅還在其他方面存在改進余地,如進一步細化相關產品的退稅標準,避免初級或低端產品與高技術產品在退稅標準上的“一刀切”。
生產保溫杯的浙江哈爾斯公司相關負責人夏先生就告訴記者,由于各地對真空保溫杯和不銹鋼單層保溫杯的判定標準不一,會對出口退稅額產生影響。“真空保溫杯的出口退稅率是13個百分點,而不銹鋼單層保溫杯的退稅率就只有9個百分點,有些地方的海關會把前者歸為后者一類,使企業退稅額大幅減少。”夏先生說。
夏先生提出的問題,也是被訪企業集中反映的問題。企業普遍希望,對出口退稅產品的分類標準能更明確一些。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有關人士對本報記者坦承:“海關稅號只有幾千個,要將所有商品塞進去肯定會出現分類上的‘不公平’,而且有的稅號因為新產品的出現沒有及時變動。”
此外,王繼先還指出,出口退稅以前是中央全額承擔,但實行分稅制后(2004年之前中央、地方出口退稅負擔比例為75:25;2005年調整為92.5:7.5)產生了一個問題——對于出口交貨企業,特別是中西部企業來說,它的口岸不在本省,而沿海地區不是增值稅的征收主體,卻要給企業退稅。很多沿海出口省市對此心存不滿。
退稅政策須穩定
對于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多數企業表示希望退稅率能保持穩定。
中宇衛浴股份有限總公司國際業務主管王瑞藝表示,不奢望出口退稅率能提高,但至少希望能保持現狀,特別是在當前,金融危機影響尚未完全消散,外部市場環境還存在諸多變數的情況下。據王瑞藝介紹,目前,水龍頭的退稅率是15%,花灑為13%。
山東山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鄭德星對記者表示,希望出口退稅率不要再調低,否則對企業利潤有很大影響。
“稅率的變動確實會干擾企業的經營預期,因為產品的價格和經營的盈虧核算都不能確定。另外,有的時候有訂單來了,突然退稅率下調了,即使退稅率的下調政策提供了一定的過渡期,但國際市場的價格是競爭性的,用戶還是要求企業按原價格簽約,那就會造成虧損。”王繼先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