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注會課程的缺陷與改進
注冊會計師制度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加入WTO以后,會計行業更是我國市場經濟與國際接軌而需要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如何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已是擺在會計教育界的一項緊迫任務。按照國際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業務需求和發展趨勢,我國注冊會計師的人才培養存在哪些技術或專業上的不足,本文試圖從培養注師人才的源頭——課程建設方面著手分析。并提出改進現行設考課程的建議。
一、現狀分析:我國注師行業面臨的挑戰與差距
我國整個注冊會計師事業起步較晚,于1980年恢復注冊會計師制度。1991年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制度,注冊會計師隊伍力量薄弱,不僅人數不多,而且質量也不高,主要是知識面太窄和技術手段落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加上“入世”后的行業沖擊,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首先,國際上注師行業的業務范圍已大大超出我國同行的執業能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加入WTO后社會需求的變化,注冊會計師的業務范圍已從傳統的審計業務拓展到投資咨詢、管理咨詢、資產評估、稅務咨詢、財務咨詢和代理賬務等非審計業務。從世界四大會計公司的業務比例的變化可以看到注師行業發展趨勢:近50年來,其非審計業務基本以每10年增一成的速度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非審計業務已占其全部業務收入近三分之一;80年代初升至40%強;到90年代初則超過會計審計業務,已達60%;到90年代末繼續上升到近70%。于我國注9幣行業來看,至今咨詢業務幾乎空白,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收入95%來自會計審計業務。
其次,我國注師行業市場被擠占態勢嚴重。目前,外國會計公司壟斷了我國大部分涉外業務,他們擔當了大部分國外大公司在華財務、稅務和投資的顧問,承攬了我國大型企業對外投資經貿活動的主要咨詢服務,大型中外合作項目的產權界定、境外上市和人民幣B股上市等中介服務。“四大”會計公司在我國的合作所與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總數相比不足0.1%,而所占市場份額已高達10%。隨著我國加入WTO所引致的國際經濟交往的增多,世界大的會計公司更是對我國巨大的會計市場虎視眈眈,蠢蠢欲動,試圖搶占我國更大的市場份額。特別是九十年代以來,外國會計公司從幫助制定會計準則到培訓注冊會計師都下了很大工夫,投入了大量資本,目的就在于進入并且占領我國這個大市場,他們甚至取得了對我國注師業務再審查的資格。他們何以能如此,靠的不是資本實力,而是靠業務和人才實力。我國年輕的注師行業受到如此巨大的沖擊和挑戰,迫切需要我們培養和輸送知識更廣更深的專業人才來與之抗衡。{page_break}
再次,“三師合一”向注冊會計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知識要求。注冊會計師與資產評估師合一執業已是國際注師行業的普遍現象,他們測評和驗證企業的資產與財務報告信息,并要為其所簽證信息本身的質量負責,但并不涉及信息所對應實際內容的質量,這就會使得核算上的真實信息仍對應著經營質量的不確定性,還是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在西方就有學者主張IS09000中應有注師執業質量的控制條款,要求或倡導注師行業應納入產品質量控制師,以“三師合一”的執業體系來同時保證信息本身的質量和信息所對應經營內容的質量。相信這將是注師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它必然要求注冊會計師有更寬更深的知識功底,尤其要求有較高的數理知識基礎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即不僅要求注冊會計師要熟通會計審計業務,還必須懂得運用數理統計、計量模型、圖表與電算等手段來科學地解析和鑒證問題。而這正是我國注冊會計師的薄弱之處,其學習與考試的教材和課程中就缺乏這些內容,可謂先天不足。
二、國際比較:我國現行設考課程的缺陷分析
注師行業是一個市場化程度高、國際協調與競爭性強的知識密集型的行業,較之一般會計人員,無論是專業水平還是經濟管理知識,注冊會計師都應具有綜合性的高素質。而注冊會計師考試課程及其相應教材內容的設置,就直接關系到所選拔出來的注冊會計師人才的知識結構和素質。我國設考的五門課程以及全國統考用書的“短見性”是明顯的,不僅前面所述的“挑戰與差距”在這里得到了體現和延續,而且與國際上其它著名的注師考試課程設置相差很大。
很顯然,我國現行的設考課程偏重于傳統的審計鑒證業務。缺乏評估、咨詢業務相關知識。而CGA和ACCA課程設置覆蓋面就更廣,這不僅大大拓寬了注冊會計師的知識面。為其從事與咨詢相關的業務提供了知識保障,也體現了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一個知識密集型行業的特征。其實,這些還只是課程門數上的差別,是面上的。若進一步深究到各門課程的具體內容,在知識結構和程度上的差距同樣很大。為了便于說明問題,本文就21世紀以來ACCA、CGA、CPA所用教材的知識結構作了粗略的統計,發現CPA課程內容上的差距至少有三方面:{page_break}
第一,條規性的解釋太多。從表二可以看出,CPA課程中法律法規制度解釋內容約占45%,遠遠高于ACCA和CGA所占比重。也就是說,我國對注冊會計師的要求,更多的是充當法律法規制度“解說員”的角色,而不是要求其發揮社會和企業智囊團的功能。隨著信息產業化以及產權市場、資本和金融市場的迅猛發展,投資咨詢、管理咨詢、資產評估、稅務咨詢和代理、會計咨詢和代理等非審計業務成為注冊會計師最富潛力的增值業務,將與傳統審計業務并重,對我國注冊會計師來說是一個極具挑戰性和發展潛力的領域。
第二,缺乏數理知識。從表二可以看出,ACCA和CGA的教材中數理知識都占30%以上,而CPA卻只占10%左右。也就是說,我們并不意識到數理知識對于拓展和解析注冊會計師業務所涉及問題的重要性。薩謬爾森在其著名的《經濟分析的基礎》一書的扉頁上,弓I用了吉布斯所說的“數學也是語言”這句話。經濟學和管理學需要借助于數學語言。使大量的復雜分析成為可能,使嚴謹的論證成為可能。從邏輯上講,數學具有嚴密演繹和歸納的特性,正確地利用它,便于推演出關系復雜且直觀上不易理解的結論。注冊會計師缺少了數理知識,就等于缺少了分析和理解經濟、管理問題的工具。
第三,忽略了綜合能力的培養。從表二的統計數據來看,ACCA和CGA的考試用書中都有百個以上的案例講解或練習,CPA的教材中則很少有案例內容,更多的只是為解釋某一方面問題而設的“例題”。這說明我國注師課程設置及其內容安排只側重對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與法規條例知識的掌握,注重培養其就事論事的解釋能力,而不重視鍛煉其特定環境中的綜合判斷與靈活處事能力。事實上,教學中最能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方式就是案例分析.因為案例源于現實,又綜合了多方面的背景條件和業務關系。能使學生置身于案例設定的現實中而設身處地地認知問題,促使他們靈活運用書上的理論知識與多種方法、并結合實際經驗來解析問題,從而訓練了系統 思維,又培養了綜合判斷與處事能力。
三、改進現行設考課程的幾點建議
我們直面挑戰,分析不足,目的是要改進現狀,提高自己,踏上和把握國際發展趨勢。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認為現行注師專業課程建設急待改進,包括增加課程和增補內容。改進的總體思想是:放眼國際大勢,立足我國加入wTO后注師行業發展的需要,以培養本專業的綜合型人才為目標,既考慮基礎加厚,又注重知識拓寬;既考慮專業特色,又注重方法科學;既考慮規程教育,又注重能力培養;力爭課程建設在廣度、深度、高度和跨度方面都能達到市場要求。增補數理知識內容,加強掌握計量方法與電算水平的要求。這不僅要在課程設置上增加相關課程,更重要的是在專業課程的內容安排與教學中充實數理知識,凸顯數理方法在專業中的應用功能與技巧。特別應在管理學、審計學、財務管理與籌劃、成本管理會計等課程中更多地引入運用數理統計、計量模型、圖表與電算等手段來解析和評鑒問題,使籌劃與管理更加系統精密,使核算與鑒證更加科學有據。另外,審計與注師業務電算化,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增加電腦課程以加強信息采集與處理能力的培養就實為必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