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企業是什么樣子?
網站記者于2013年8月至11月間,調查165家企業及近1600家雇員,引入幸福指數概念,從社會責任、企業運營、員工滿意度等方面建立測評企業幸福程度的指標體系,涵蓋了企業對社會、員工、消費者、供應商、股東回饋,以及對品牌、創新、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指標,并最終將企業的幸福程度表示為一個(0,100%)區間內的實數,來定量、衡量企業的幸福水平。
調查發現,中國企業(包括本土企業與在華的外資企業)整體的幸福指數并不低,為64%。三大指標中,隨著中國企業在人才管理上的逐步完善,中國員工滿意度指數得到了很大提升,為73%;而在社會責任方面,盡管已涌現了一批深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但整體指數偏低,僅為45%;企業運營指數居中,為64%。
外資企業在華幸福指數偏高
面對仍具增長潛力的中國市場,外資企業在華利潤仍在大幅上升,并持續加大在華的投資。在企業運營和管理上,傳承全球的經驗,在華延續企業公益的力量。而由于多數本土企業才剛過而立之年,在員工管理方面的積淀較外資企業匱乏。整體而言,外資企業較于本土企業,幸福指數較高,為72%,且三大指標社會責任指數、企業運營指數、員工滿意度指數整體均高于本土企業。
本土企業就業規模的年增長率指數較高
發達經濟體放緩,政府扶持政策的相繼出臺,為本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相對良好的發展環境,很多本土企業登上國際化的舞臺,加大國際化與本土化的布局與拓展,創造的就業機會方面也在迅速增加。而外資企業在華投資規模逐步穩定,投資額較前幾年有所放緩,在提供就業機會上,本土企業優勢明顯,高于外資企業,為42%。而在社會綠色環保、社會建設、公益事業方面,外資企業仍舊保持領先的地位,為83%。
本土企業員工身心健康指數較低
較本土企業,外資企業的員工滿意度指數整體偏高,尤其在經營狀況與身心健康方面,均超過了90%。由于很多本土企業剛過創業期,還處于快速發展的成長期或轉型階段,在辦公環境等員工呵護方面的投入還在逐步完善,因此在身心健康指數上,與外資企業的差距較大。
溝通機制的民主透明度指數最低
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本土企業,溝通機制的民主透明度指數較其他指數普遍偏低,本土企業僅為55%。整體而言,外資企業相對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管理經驗,延續了全球化的成功操作經驗與規范化的操作流程。而本土企業在流程和制度的管控上,相對還不完善,相當一部分企業,還停留在人為管控而非制度化的管控。雖然本土企業在內部的溝通效率上,相對外資企業會顯得高效,但是在風險和質量上,很難有效管控。 其次,雖然很多本土企業也開始熱心于社會公益,但持續性與計劃性不強,導致員工對企業公益的滿意度偏低,為56%,遠低于外資企業該指數的93%,僅次于溝通機制的民主透明度指數。
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已擺脫了生存壓力,但仍面臨發展的困惑。對于規模化發展的企業,內外部和諧尤為重要。不僅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維持運營,獲得豐厚利潤,還要用心加強員工管理,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如改善辦公環境,提高工作成就感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