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法國人的日常交際禮儀
法國是西方國家中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1964年中法兩國建交。50年來,中國跟法國之間可能磕磕碰碰,出現過一些波瀾周折。
廣義的禮儀概念可以看成一種社會的行為規范,我們每說一句話、每一個舉止,是否得體,其實跟禮儀相關聯。
為什么談法國禮儀?法國禮儀可以視為西方禮儀的代表,因為法國禮儀在17至19世紀,跟當時的沙龍文化一起風靡歐洲,當時大家都以法國這種高雅的禮儀作為行為的典范,所以大家都去學習。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法國在那個時期是被視為禮儀的中心。如果大家熟悉法國禮儀,可能對其他西方禮儀的理解也比較容易。
那么,法國近現代禮儀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法國禮儀強調的根本是什么?
第一,平等、對抗權勢。不管你的級別高還是低,我們是平等的,級別不影響我們的關系。他們基本上是用名字相稱。法國老板不會講你是我的下屬、我的部下,他會說是我的同僚、同事,他向別人介紹都是這樣講。因此,禮儀是平等、對抗權勢。
第二,真摯、真實。比如一件事你做出了成績,你說這不是我的功勞,是大家的功勞。在法國就會覺得你很奇怪,明明是你做的,為什么說不是你的功勞呢?所以他覺得這個就不真實了。
第三,個人主義、競爭。打開法國人的禮儀書,前面有三分之一專門講一個人應該怎樣打扮自己、表現自己。把這個放在書的前面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一個人應該通過表現自己怎樣得體、怎樣符合場景、情景,該說什么,該做什么,該怎么化妝,來強調“我”能夠在別人中間通過禮儀脫穎而出,與眾不同,這就是個人主義。
不但如此,還要尊重別人,法國在禮儀方面非常強調尊重別人,比如在法國餐廳,環境非常安靜,大家講話都非常小聲,不影響別人,因為他覺得應該尊重別人。
但是在交談方面,法國人一般開門見山提出實質性的話題,中國人則先寒喧幾句或先談一些與實質性話題無關的話題。談話中,如對方觀點與自己的觀點不同,法國人會直接提出反駁;中國人則先肯定對方的觀點,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觀點。法國人認為交談中有不同意見的碰撞才有意義,所以法國人總喜歡找出一些東西來討論、碰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