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形成的原因
(一)企業的成本管理尚未與不斷變化的外部經濟環境相適應
成本管理是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外部經濟環境密切相關。目前對成本管理影響最大的經濟環境變化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我國產品買方市場的建立;二是指以電子技術為特征的變革。二者使得作為社會生產活動主要參與者的企業受到了重大影響。
目前隨著市場格局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產品成本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生產性費用所占的比重下降,流通性成本的比重不斷上升。而我國傳統的成本管理過多地局限于生產領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費和制造費用作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視對產品開發、銷售和售后服務等過程發生的成本費用的控制,這也就無法適應現代成本管理的需要。企業如果再單純地以降低產品生產成本作為企業成本管理的全部內容,將會使企業無法立足于市場。企業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應該在獲取最大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進行全面成本管理。電子技術的革命是以計算機的普及運用為主要特征,計算機的運用為現代成本管理提供了方便。計算機運算速度快,并且具有儲存功能,信息反饋速度快,可以增強業務處理能力,對于及時、準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有些企業的管理者還沒有意識到這些變化,仍然依靠傳統的手工操作,這種方式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化成本管理的要求了。
(二)部分國有企業管理者的素質不高,市場觀念淡薄,經營管理不善
市場經濟體制是與計劃經濟體制截然不同的經濟體制,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沒有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主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以市場而不再是以政府的指令計劃為導向,而有些管理者未適應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樹立市場競爭觀念,他們仍然存在著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等、靠、要”思想,使成本管理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企業領導以權謀私、吞占國家財產,企業人心渙散,無法加強成本管理。
(三)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短期行為
國有企業的管理者的流動性較強,他們對企業的承包期短,使企業行為明顯出現階段性,為突出任職期間的工作業績,他們很少關心企業的發展后勁,在成本費用的劃分、成本差異的調整、計提折舊、大修以及存貨的盤盈、盤虧、壞賬損失和待攤或計提等方面,出現了該提的不提,該攤的不攤,人為地調整成本等現象,這樣便給后任的管理者改進成本管理帶來了困難,甚至在許多情況下,后任的管理者為了完成指標或達到其它目的,只得繼續偽造成本管理數據以粉飾財務報表。
(四)缺乏成本約束激勵機制
企業不能嚴格執行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乏應有的成本管理的內部牽制制度。管理者可以任意接觸修改成本資料粉飾會計報表,這種做法不僅使企業無法獲得準確的成本資料進行管理,而且會破壞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同時,對成本管理較好、經濟效益有所提高的企業缺乏激勵機制,去調動管理者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五)企業的技術水平制約了成本的降低
技術水平的高低對降低成本有著直接影響。在一定時期,一定技術水平條件下,成本可以通過加強管理來降低,但這種方法不可能使成本一直降低,因此,企業管理者為了改進產品成本,就需要不斷地提高技術水平。但是一些國有企業領導對技術創新的興趣不高,原因是經理的任期一般短于技術創新的收益期,也就是說技術開發往往減少本期利潤,但不一定能增加經理任期內的利潤,指望經理接受一種減少其任期內的利潤但增加其繼任者業績的技術創新方案是不現實的。
(六)企業成本核算存在問題
1993年我國進行會計改革,企業會計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成本核算只是由完全成本法改為制造成本法,其他變化不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需要不斷強化,成本核算中的問題日益暴露出來,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與知識經濟時代的步伐相適應。
(七)成本資料缺乏準確性
傳統的成本核算多數是采用手工記賬,所以,只能進行簡單的核算,忽略對一些復雜數據的核算。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計算機大量運用的條件下,就不能再簡化核算,而應該對成本的歸集和分配進行精確核算,力求成本的準確計算,為全面成本管理打下基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