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環、鞋子的定位功能助力走失者安全返家
隨著阿茲海默癥的蔓延,針對此癥的救助和干預體系也在美國逐漸成熟。總部位于美國的阿茲海默癥協會(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成立于1980年。
該協會的經驗在于,對阿茲海默癥的干預機制中,知識普及、科學研究和志愿者服務同樣重要。通過宣傳“阿茲海默癥是一種不正常的衰老疾病”的觀念,加以專業的教育培訓和幫扶,可有效地延緩并降低老人失智的風險。
1救助機構深入社區患者可獲免費照顧
今年4月,家住紐約皇后區的華裔王女士突然發現自己80多歲的母親出現老年癡呆癥狀。她急忙向相關機構申請救助,于是母親每周可以得到6天免費陪護照顧,每天5個小時。
王女士是在今年4月帶母親回臺灣探親時發現的。“由于島內對老年癡呆癥救治的觀念和措施比較普及,收留和照顧失智者的家政服務人員和機構也比較專業。但考慮到我還要回美國工作,同時島內每月雇護工或進養老機構的費用也比較高,每月1000美元左右,我最終又將母親帶回美國。”
王女士說,她所在的社區,每年呼吁關注老年癡呆癥的社會活動很多,普及知識,并募集善款。經過多年發展,美國社會各領域對阿茲海默癥的社會干預已經形成了一定共識。在美國,成立于1980年的“阿茲海默癥協會(AA)”是全球最大的非盈利志愿者組織,分支機構遍布全美國,針對失智者的志愿者救助機構多達4500個,觸角由醫院延伸到各州縣的社區老人中心和居民區。王女士的母親就是通過這些機構,申請到了免費的志愿者照顧服務。
“母親今年80多歲,其實早就可以申請免費照顧,但因為身體一直硬朗,所以沒在意。社區志愿者一般都由政府付費,皇后區華人較多,現在說中文的志愿者也慢慢多了起來。他們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做做飯,打掃房間衛生,還有個人清潔等工作。”
2阿茲海默協會網站有中文版可進行初期自我診斷
不過,并非所有的照顧和救治都是免費的。據王女士介紹,如果母親的病情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專業醫療輔助器械和機構的幫扶,甚至進養老院,這時就要收取一定費用,但也因地區而異。美國大部分地區可以申請醫療保險。
社區志愿者還可協助阿茲海默癥患者申請福利、聯系養老院、聯合其他小區服務機構為該服務群體爭取應有的權益等。同時,這些志愿者也為美國“阿茲海默癥協會”24小時熱線電話提供地區支持。
狄安娜是阿茲海默癥協會(AA)工作人員,5月14日晚接受了本報越洋電話采訪。她說,在該協會的網站(www.alz.org)上,有關老年癡呆癥的網頁被翻譯成15種語言的版本,每年的教育培訓活動超過2萬項,其中就有中文,中國患者和家屬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我們的重點并非針對該病的醫療措施,而是相關的志愿者培訓和失智人群的社會干預。例如,設立相關的專業圖書館,為失智者提供防止其走失的定位尋找服務等。而民眾則可通過網絡,便利地獲得有關該病的資料并進行初期的自我診斷和預防。
對于不方便使用網絡的病患,還設立了免費的24小時咨詢熱線。該熱線每年平均接聽熱線咨詢25萬人次,還對特殊病患提供170多種語言和方言的咨詢服務;針對前期、中期和后期的阿茲海默癥病患的陪護者,提供針對性的咨詢和培訓。”
3通過一些微小措施改善失智者困境
該協會還與專業的醫療機構和學術期刊合作,為臨床研究提供數據。并向優秀科研人員設立獎勵基金。該協會也是每年召開的國際阿茲海默癥大會的主辦方。此外,協會內部還有專門的政策研究機構,在立法和政府層面為阿茲海默癥患者爭取社會福利。
據王女士透露,除了社區的失智者救助機構,美國的各大醫院和社區還致力于通過一些微小的措施來改善失智者困境。
例如為老年癡呆患者穿戴具有網絡定位功能的手環和鞋子,在一項叫做“安全返家計劃”的幫扶項目中,這些措施協助走失患者返家概率高達99%。由于在患者佩戴的手環上刻有與其專屬檔案號掛鉤的數字,這樣既不會泄露患者私人信息,也有效保證了人身安全。
一旦走失或者需要就醫時,醫生可通過致電AA協會提供鏈子上的檔案號,便可查詢病例等信息。
此外,美國對老年癡呆的預防也十分重視,每個社區都配備了專門的“老人中心”。
王女士的弟弟本人就是紐約市韓國社區的一名社工,通過每天教授中國書法和音樂,降低老人患癡呆癥的風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