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招聘流行第三方測評
企業使用人才測評技術主要用于社會招聘、內部后備人才選拔、領導力評估與發展、校園招聘以及內部晉升競聘等方面。
第三方測評,就是在招聘單位和應聘者之外,由第三方對應聘者進行的職業能力測試。這其中不僅包含了對求職者職業性格、職業興趣、心理素質的測試,也包括了對求職者外語、業務知識高低的評價。王艷芬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人力資源部主任,作為一家從事IT行業的企業,人才可謂是發展的根本,如何選拔人才也成了王女士工作的重中之重。相比以往傳統的招聘方式來說,如今他們引入了第三方職業測試。在初篩簡歷之后,他們會發給合格者一個賬號和密碼,通過登錄網站的方式進入由第三方公司專門設計的評價系統答題。公司招聘人員登錄后,除了可以看到應聘者的答題分數及對應聘者的總體評價之外,還可以分類查看對應聘者的詳細的分析。
“第三方測評系統給我們幫了很大忙”,王女士對第三方測評表示了肯定,“這種測試比較注重科學的數據分析,比僅憑簡歷和面談要好得多,給出的分析結果也很詳細。”王女士表示,以往經常是簡歷上寫的非常不錯,但實際面試時發現相差很多。“如今我們采用英文試題,本身就測試了應聘者的英語水平,在題目中既有專業知識測試,也有類似公務員考試的綜合測試,還有心理測試,很全面。從這幾年的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而且招聘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求職者:懷疑第三方測評效果
黃軼群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研究生,目前仍在為工作四處奔走。作為一所211高校的畢業生,小黃在校期間學習努力。說起第三方職業測評,她并不陌生,在她的求職過程中,大大小小的測評已經經歷了無數場。最初她對第三方測試還有一些興趣,“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經常有大公司讓應聘者答一份完整的問卷,尤其是一些外企。里面有各種問題。那時還認真對待,但后來就吃不消了。”小黃說,“這種測試名目繁多內容繁雜,性格測試、外語考察、職業傾向,完全做完一套題得兩個小時,每天光做題就占了很多時間。”
然而,對于第三方測評的效果,小黃似乎并不完全認可。“剛開始覺得僅靠簡歷和面試可能會摻雜很多主觀成分,這種測試正好是給大家一個公平的機會。但是做完題之后覺得并不靠譜,這又不是高考題,誰能保證里面的題目設計的很科學呢,我有時總遇到摸不著頭腦的題目。” 小黃說,對于第三方測評的效果,也有同學表示懷疑。她經常上論壇交流這方面的答題經驗,有的同學說,僅僅通過第三方測試,就讓一些應聘者失去面試的機會,這也是不公平的,并且一些題目的回答,也和應聘者當時的思考和認知有關。
專家:第三方測評只是一種手段
俗話說,“不拘一格降人才”。求職者的能力難道僅憑一紙問卷就能測出嗎?職場專家羅鑫表示,第三方測評只是一種手段,無論用人單位還是求職者,充分發揮它的優勢,但不能過分強調它的作用。
羅老師表示,對于求職者來說要走出誤區,主動用好第三方測評,而不是僅僅等著被動測試。自己在求職前可以通過第三方測評提高自我認知,發現自己的長處和興趣愛好,看看自己到底適合做什么工作,以便做出明智的職業選擇。同時,答題時要擺對心態,切不可為了高分而作答,那樣取得的結果并不能準確地描述你自己。
招聘單位也要走出誤區,羅老師強調,第三方測評雖然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大致輪廓,但不可以僅僅通過測評就決定一個人水平的高低,這樣只能誤傷很多人。由于求職者眾多,很多單位的招聘成本較高,想通過這種方式找到人才,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古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發現人才本身就是一件難事,第三方測評也只是提供了一種手段,如何找到合適的人才,還需要在其他方面多下功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