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澳門貿易增速高于外貿整體增速成常態
據中國海關總署12日消息,2014年前11個月,內地與澳門地區雙邊貿易總值33.6億美元,同比增長3.7%,高于同期中國外貿整體增速0.3個百分點。
澳門1999年回歸以來,內地與澳門貿易增速高于中國外貿整體增速成為常態。
據海關統計,1999年至2013年,內地對澳門地區累計進出口302.9億美元,年均增長11.9%。其中,對澳門地區出口271.3億美元,年均增長12.1%;自澳門地區累計進口31.6億美元,年均增長約10%。
從海關歷年數據可以看到,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對內地與澳門地區貿易影響明顯。1999年至2007年,內地對澳門地區貿易規模逐年擴大,進出口值從1999年的7.4億美元擴大至2007年的29.2億美元。2008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內地與澳門地區貿易出現負增長。自2010年起,內地對澳門地區貿易恢復增長,貿易增速從2010年的8%上升至2012年的18.7%;2013年進出口值達35.7億美元,增長19.4%,增速明顯高于同期全國7.6%的外貿整體增速。
澳門回歸15年來,海關在推動雙邊貿易方面動作頻頻,包括推進通關便利化,深化實施《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并立足珠海橫琴打造“粵港澳緊密合作示范區”,創新海關監管服務等。
相關鏈接:
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陳斯喜21日在此間表示,澳門回歸15年來是澳門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全澳居民共享特區發展成果;深化粵澳合作是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支撐。
由中國新聞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中央媒體和粵港澳三地媒體組成的采訪團連日來就粵澳合作在澳門進行專題采訪,陳斯喜21日在會見采訪團記者時作上述表示。
陳斯喜稱,澳門回歸15年來是澳門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居民預期壽命從回歸初期80.7歲提高到85歲左右,居世界第二位;社會福利體系日益健全,僅現金福利方面就包括現金分享、醫療券、豁免房屋稅和部分印花稅、減免職業稅和額外退稅等政策,全澳居民共享特區發展成果。
“中央始終把澳門居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各方面關心和支持澳門發展,幫助特區抗擊非典疫情(SARS),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保證經濟平穩有序發展。全力確保澳門民生產品供應。”陳斯喜說:“多年來,中央有關部門和廣東等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一切困難,保障澳門農產品、水、電、天然氣供應和質量安全。”
陳斯喜稱,深化粵澳合作是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支撐。回歸以來,本著平等共贏、互惠互利的原則,粵澳雙方加快融合發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強。表現在粵澳合作機制運作順暢,澳門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政府磋商在橫琴建設粵澳經濟合作園區,澳門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拓展。
陳斯喜表示,近年來,澳門特區積極加強與中山、南沙、江門等周邊區域合作,開局良好;粵澳加快構建交通一體化網絡,加強兩地城市規劃的銜接,一批重要工程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港珠澳珠大橋珠澳人工島填海工程預計年底可完工交地,拱北口岸改擴建工程完成,澳門輕軌橫琴延伸線項目的準備工作也已啟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