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讓困難群眾打得起官司
日前,巴林左旗林東鎮高中生小馬從父親生前務工單位拿到了13萬余元補償款。
小馬和父親相依為命。半年前,父親在外地磚廠務工時突發疾病去世,當時廠子只答應給喪葬費。為了維護自已的權益,小馬和親屬向旗法律援助中心尋求援助。2名律師經過3次艱難的調解,為小馬追討回補償款。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赤峰市積極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如今,赤峰市許多經濟困難的家庭得到了法律援助,受援人的律師費用由政府支付。今年1至10月,僅赤峰市級財政就投入法律援助補貼210萬元,全市共代理法律援助案件3063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近1000萬元,接待來訪2萬余人次。目前,全市43家律師事務所670名律師和280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已成為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代言人”。
內蒙古信華律師事務所劉學民最近正在為4起法律援助案件進行調查取證等工作。截至目前,他已接手紅山區的法律援助案件70多起,占其全年代理案件數的六成以上。劉學民的援助對象既有殘疾人和未成年人,也有農民工和下崗失業人員,案件涉及勞動爭議、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醫療等領域。按照規定,劉學民每辦完1件民事案件,政府給補助600元,每辦完1件刑事案件,政府給補助400元,而在社會上,代理此類案件,律師費都在2000元以上。
“作為一名律師,不能光想著賺錢,還要多為弱勢群體伸張正義!”在劉學民眼中,法律援助帶來的成就感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享受。
今年,赤峰市各旗縣降低了法律援助的門檻,為更多百姓撐起了法律保護傘。巴林右旗把低保線3倍以內的群眾納入援助范圍;元寶山區援助范圍向服務“三農”領域延伸,重點辦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和工傷賠償糾紛案件,將征地拆遷、土地流轉糾紛和坑農、害農案件全部納入援助范圍。
隨著法律援助機構的增加,百姓尋求法律援助越來越方便。這幾天,林西縣城南街道銅都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正式運行。工作站將公益性法律顧問、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咨詢等服務引入社區,1.2萬居民可享受到“一站式”法律服務。克什克騰旗在牧區成立33個蒙古包移動法律援助點,牧民走到哪里,聯絡點就搬到哪里,為農牧民維權服務。目前,赤峰市依托殘聯、民政等部門已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338家,在農村、中小學等地設立法律援助聯絡點2300多個。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網在赤峰各地鋪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