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采購成本的內部因素
企業采購總成本的影響因素有許多,供需原理告訴我們采購物資的單價與數量成反比,即數量越多,采購的價格就越低。現實中,企業不可能一次采購過多的物資,因為這樣雖然節約了一部分采購成本,但庫存的積壓和占用企業用于發展的資金所帶來的成本遠比所節約的成本多。因此采購批次和采購批量,可以影響企業的采購成本。
采購物資的價格成本雖然占采購總成本的一大部分,但供應商的交貨期、供貨地點、付款期等因素也影響到企業庫存的大小及采購成本的高低。如果以上所說的任何一個條件無法滿足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話,價格再低也是不能夠滿足企業完美完成采購業務的。因此,供應商的交貨期、供貨地點、付款期等因素也是影響采購成本的一組重要因素。
采購業務的實行不僅僅是采購部門的職責,它還涉及到計劃、設計、生產、銷售和質檢等部門。因此,這就需要企業各部門之間的良好溝通、協作才能完美地完成這項業務。假如計劃部門物料需求計劃預測不準,生產計劃則會隨之變化,一旦變化頻繁就會造成緊急采購的增加,采購成本也就高。
假如設計部門沒有進行價值工程分析,而只考慮設計的美感與獨特性,就會導致物料品類差異大,形成不了采購批量,也就形成不了供應商所給的價格優勢;還有可能就是由于質量檢驗部門對采購物資的質量標準過于嚴苛,采購部門對于供應商的選擇也會十分謹慎,最終導致采購成本增加。
對供應商產品的成本、價格構成的分析是確定采購價格和取得與供應商談判主動的基礎。采購部門在實施采購談判之前,必須詳細調查、分析所處市場的現行形勢。這樣才能針對不同的供應商選取不同的、有效的談判議價方法,以最終達到降低采購價格的目的。
相關鏈接:
有些成本是看得見的,即比較容易分析出來或者可以直接從財務報表中得出的成本;有些是看不見的,即較難分析或易被忽略的,將此兩類成本劃分為“顯性成本”和“隱形成本”。
1、采購計劃編制的成本。準確的采購計劃能夠精準地預測和掌握企業的生產計劃,可以使企業在滿足產品生產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購資金的占用,同時還要對供應市場進行全面的分析,調整訂單計劃,評估和選擇供應商,
采購計劃的編制可以說是采購整個流程的首要環節,它的支出也被稱之為采購計劃編制成本。
2、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成本。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成本是指貨品購進的價格。影響所采購物資價格高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商品市場價格、商品質量、市場供求關系等等。
3、采購管理成本。采購業務行為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就是采購管理成本。它包括人力成本、招標成本、建設成本、招待費、辦公費、差旅費等等。
4、運輸成本。采購物資的運輸一定是會發生費用的,這就是運輸成本。選擇一種科學、經濟、合理的運輸方式將會給企業節約一大筆運輸費用。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企業就更應該重視運輸環節,要實現采購流程的標準化、專業化。選擇合適的運輸工具,規劃合理的運輸路線,進而節省運費、降低采購成本。
5、驗收成本。采購回來的原材料、半成品或者產品都需要進行檢驗后才能入庫。為防止不符合合同協定或質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或者半成品入庫,一定要嚴把物資的入庫檢驗這一關。一旦入庫后才發現產品質量不合格、破損、數量短缺或者甚至是產品品種出現錯誤,企業將面臨的不僅僅是由于品種、質量、數量問題而需要退換貨所發生的費用和時間成本,還將可能造成由于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缺貨而造成的生產線停止運作,產生缺貨所造成的成本。
6、倉儲成本。倉存儲成本指的是物資在庫存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一方面貨品要存放得當,對貨品進行分類管理,重點注意一些特殊性質的貨品(如易破損的產品、易變質的產品)的存儲環境。另一方面還要建立健全并妥善保管庫存檔案,及時對庫存商品進行盤點,若是有庫存的積壓,也會增加倉儲成本。所以科學、合理地進行倉儲管理是降低采購供應成本的一個有效手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