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相關制度
防范和規避財務風險不僅僅是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的事,而是全社會一項十分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企業主要領導同志,一定要把這項工作作為一件關系到全局的大事來抓,遵循經濟規律,樹立財務風險意識,正本清源,綜合治理,走嚴格管理、規范經營之路,建立健全適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約束機制,減少行政干預等人為因素的干擾和影響,為企業規避財務風險創造前提條件。
一是要抓好企業內控制度建設,確保財務風險預警和監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的第一道防線。二是要明確企業財務風險監管工作程序,分清監管職責,落實好分級負責制。三是要建立和規范企業財務風險報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動性分析、季度資產質量和企業負債率分析。四是要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以及資產評估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在財務風險監管中的積極作用。
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會使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盡量采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并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1998年1月至11月國有虧損企業的財務費用是532億元,其中利息支出為517億元,占全部財務費用的97%.國家在1998年三次降低企業貸款利息,在這種情況下,國有虧損企業的財務費用仍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6%.其主要原因在于國有企業負債太多。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化解企業財務風險,國家必須出臺相應政策,以減少企業債務存量。對特困企業可實行“掛本停息”或優惠利率;對有發展前景而暫時困難的企業實行減息予以照顧。
為了有效防范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企業必須從長遠利益著眼,建立和健全企業財務風險防御機制。主要措施是:(1)積極參加社會保險,建立健全企業風險轉移機制。(2)實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建立健全企業風險分散機制,及時分散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3)建立健全企業壞賬準備金制度,適當提高壞賬準備金的提取比率。(4)建立健全企業的積累分配機制,及時足額地增補企業的自有資金,提高企業抗擊企業財務風險的能力。
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雖然存在于企業以外,企業無法對其施加影響,但并不是說企業面對環境變化就無所作為。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應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宏觀環境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并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和改變管理方法,從而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此降低因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
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理順內部的各種財務關系。首先,要明確各部門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應承擔的職責,并賦予其相應的權力,真正做到權責分明,各負其責。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應兼顧企業各方利益,以調動各方面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使企業內部各種財務關系清晰明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