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記者16日從中國政府網獲悉,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支陸遜今日做客中國政府網解讀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時表示,總體來看,盡管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比較優勢在弱化,但是我國外貿還是處在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支陸遜指出,我國外貿新優勢在于:第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對外貿易的發展,為推動外貿穩定發展和轉方式、調結構,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加快實施,自貿區建設步伐加快,為外貿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第二,我國工業體系是比較完整的,特別是具有較強的配套能力,綜合比較優勢依然比較明顯。
支陸遜表示,我們的工業和發達國家在設計、標準、關鍵零部件,在一定時期是互補的。我們和發展中國家的配套能力和工業體系也是一種互補關系,這種格局決定了中國產品的國際需求在一定時期還是存在的。還有就是企業經過30多年的國際市場打拼,中國已經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和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隊伍。在裝備制造業里面,目前有56個企業,包括華為、中興,已經進入了全球500強。同時,中國的民營企業也是高速增長。
相關鏈接:
改革試點,就是改革的“試驗田”。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局部地區或某些部門、領域的改革試驗,總結成敗得失,完善改革方案,尋找規律,由點及面,把解決試點中的問題與攻克面上共性難題結合起來,努力實現重點突破與整體創新,從而為更大范圍的改革實踐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和標桿。科研成果在面世之前,先要進行實驗室試驗,接著是“小試”,也就是根據實驗室效果進行放大,然后還要“中試”,就是根據小試結果繼續放大,成功后才可量產。改革的復雜性是任何科學研究都難望其項背的,試點更加重要。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科學的方法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就改革方法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分別闡述了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和創新思維。總書記強調指出:“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項改革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必須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辯證、系統、深刻的改革方法論,體大思精。習總書記在此次講話中,進一步闡明了試點在改革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是改革方法論的再次深化。中央和各地各部門在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的過程中,要以試點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和重要方法,根據改革需要和試點條件,靈活設置試點范圍和試點層級,科學組織、精心實施,讓試點邁開步子、蹚出路子,取得實效。
全面深化改革,要敢于涉險灘,敢啃“硬骨頭”,既要解決好改革認識論問題,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又要解決好改革方法論問題,以科學的方法論指導實踐,善于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麻雀雖小,五臟齊全。解剖試點這只“麻雀”的過程,實質就是見微知著、摸石頭過河的過程。“摸著石頭過河,符合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過程,符合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辯證法。”習總書記深刻地指出:我們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失誤,一旦出現就無可挽回、無法彌補。同時,又不能因此就什么都不動、什么也不改,那樣就是僵化、封閉、保守。要采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取得了經驗,形成了共識,看得很準了,感覺到推開很穩當了,再推開,積小勝為大勝。
歐洲有句民諺:“真理的長河里流淌的是實踐的汗汁。”中國古人也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實踐最有說服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正確有力的領導下,重大改革舉措紛紛落地生根、次第花開,一個根本原因,在于牢牢掌握了科學的方法論,厘清了改革的各項重大關系,探明了突破的方法和路徑,特別是注重了試點對于改革大局的重要作用,在試點的實踐中推進改革。一年多來,但凡重大改革舉措,無一不是通過試點來總結推廣而成。以自貿區改革為例,從上海自貿區掛牌到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進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僅僅相隔一年半,但自貿區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快速顯現,試驗效果迅速溢出上海,向北、向南次第落子,進入了更大范圍的試驗操作層面。今天,自貿區改革所產生的開放促改革效應日益明顯。隨著“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新戰略的推進,自貿區的意義更為深遠。
“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改革試點的目的就是要發揮好試點對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示范,就是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成為標桿;突破,就是要按照改革目標,突破原有的架構和程式,破除陳規、化解難題;帶動,就是試點引領、以點帶面,形成規模。試點的對象、范圍、內容,以及預期效果等都要做好精心準備,加強試點統籌,誰主管、誰牽頭、誰負責。特別是要根據改革需要和試點條件,靈活設置試點范圍和試點層級。對一些矛盾問題多、攻堅難度大的改革試點,要科學組織,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廣。對涉及風險因素和敏感問題的改革試點,要確保風險可控。改革試點要注意同中央確定的大的發展戰略緊密結合起來,為國家戰略實施創造良好條件。當前,要鼓勵地方和基層在教育、就業、醫療、社會治理、創新創業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方面積極探索。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全面深化改革,大膽試、大膽闖是為了堅決破、堅決改。需要注意的是,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領導干部缺乏改革自覺性,除了照本宣科、亦步亦趨地傳達上級精神和要求外,不研究本地本部門的具體情況,不敢破不愿改。習總書記強調改革要“突出重點,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如果不在試點的基礎上堅決破、堅決改,硬招實招從何而來?同時,我國人口眾多、疆域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發展很不平衡,試圖“一招治百病”解決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所有問題,顯然不科學。這就需要我們重視試點對于改革全局的重要意義,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認真搞好調查研究。對此,習總書記反復強調:“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如何將總書記的要求扎實貫徹到改革實踐中去,仍需弘揚實事求是的作風,需要廣大領導干部勇于擔當。擔當,同樣需要科學方法論。毛澤東同志曾指出,“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全面深化改革,我們既要通過試點讓桅桿露出,并洞察其普遍意義,更要掌握在手,如此才能劈波斬浪,奮楫爭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