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創新為外貿發展添動力
在全球需求低迷的大背景下,去年我市外貿經濟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記者日前從市商務局了解到,我市出口去年逆勢增長4.1%,增幅居全省第2位。在當前供給側改革的熱潮中,我市的外貿企業又該如何尋求突破呢?
供給側改革帶來行業洗牌
去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00.6億美元,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68.7億美元,增長4.1%;進口31.9億美元,下降13.9%。在全國、全省均負增長的情況下,我市出口逆勢增長4.1%,增幅居全省第2位,分別高于全國、全省6.9個、5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領跑全市外貿,民營企業進出口41.1億美元,同比增長10.5%,高于全市外貿總體增速12.9個百分點,拉高全市進出口增速7.2個百分點;占比較2014年提高4.7個百分點至40.8%。其中,出口35.1億美元,同比增長13.3%。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許洪金介紹,在目前全球互通互融的背景下,我市貿易企業又到了轉型階段,發展出一批以工貿結合、商貿結合以及研發與貿易相結合的外貿企業。他認為,供給側改革給生產型企業帶來變革,勢必也將給貿易型企業帶來一輪洗牌,而研發可以作為貿易型企業的新引擎。
我市誕生全國首家行業實驗室
去年,鎮江一家貿易型企業獲得了國家CMA認證的第三方實驗室資格,而該實驗室也是目前為止國內首家,填補了該行業檢測方面的空白。
企業董事長倪曉光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從2002年起從事鈦白粉出口的企業,自2007年經歷出口退稅新政后,外向型企業一度都跌入低谷。同時,國家鈦白粉市場也面臨著產能過剩,同質化現象嚴重以及檔次不高的現象。
他們發現目前鈦白粉檢測大多只有理化指標,這對市場應用幾乎沒有指導性,應用指標檢測在國內行業中一直是空缺。2012年,他們在中國國際涂料展上與國際涂料公司立邦所發布的一個關于鈦白粉在控制色差方面的專題“撞車”。他們意識到,鈦白粉更好地應用于下游產業的研究是目前國內行業的一大短板。
去年12月位于鎮江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國家級鈦白粉應用檢測第三方實驗室應運而生。此后,國家級實驗室內誕生了近紅外反射二氧化鈦材料,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廠企壟斷,目前該項國家專利技術已經轉化成生產,授權山東一家企業進行生產。
外貿企業著力內外需協調
今年年初,企業正式從化工有限公司更名為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在采訪中,倪曉光不斷提到為下游企業服務的理念,也將企業推向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方向上。
這家公司從2009年起開始向技術企業轉型,通過開展國際先進企業交流和國際國內上下游企業的交流,“孵化”出一支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第三方實驗室更是與行業內頂尖的常州涂料院合作,對涂料生產作出了一系列的指導意見,直接給企業產品作出評價,幫助改進。
許洪金認為,在國際大環境下,國內很多小型外向型生產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產壓力,其難點在于找不到關鍵點,無法精準發力。在加快推進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科研的力量不容小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