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級市場待開發 智能鞋下一個突破口
早前通過點對點的方式向東莞傳統制造業企業經營者精準投放了調查問卷,共涵蓋電子、紡織服裝、制鞋、等行業。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表示本企業和行業的當前狀況并不樂觀,其中制鞋行業最為嚴重。近八成制鞋行業受訪者表示,其所在的鞋企2015年訂單減少,減少比例在眾行業內最高。
而來自東莞經信部門的數據顯示,2015年1~8月份紡織、服裝、鞋帽每月主營主業收入負增長2.2%;每百元設備和資產產生的主營收入減少5.5%,產生的收益下降3.8%,皮革、羽毛、制鞋應收賬款延長2 .5天。
種種跡象表明制鞋行業的景氣度降至冰點,且隨著寒流的持續降溫,越來越多的工廠將難以為繼。面對如此窘境,鞋企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在業內人士看來,傳統的制鞋業已經呈現飽和狀態,鞋企目前正在探索新的增長點。隨著“互聯網 ”概念的深入,智能穿戴有望成為鞋業下一個突破口。
德國萊茵TUV大中華區電子電氣產品服務部技術支持與研發副總經理楊佳劼認為,對于智能可穿戴產業而言,2007-2015年屬于探索階段,軟件平臺、數據庫等還不夠成熟;2016-2018年將是市場啟動期,隨著大數據和生態圈的逐漸成長,智能可穿戴產品使用起來將更方便;而2019-2021年預計會成為高速發展期,此后市場可能趨于穩定。而目前,整個智能穿戴正處與市場的啟動期,正是企介入的良機。
相關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2013年可穿戴設備的全球出貨量為970萬臺,而2014年達到2200萬臺,預計2018年將達到1.35億臺左右。在智能鞋領域,根據權威市場研究機構發布的《2014-2017年中國家庭安全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將迎來個人定位產品的快速上升的井噴時代。估計智能定位鞋銷售量每年增幅將達到130%,預計到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人次。業內人士表示:“原來有哪些穿戴產品,未來就會有哪些可穿戴設備,這塊蛋糕之巨大可想而知”。
可穿戴行業市場前景廣闊,也贏得了國家的大力肯定和支持。2015年12月14日,工信部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貫徹落實的行動計劃(2015–2018年)》,意見提出總體目標和七大行動計劃,其中就有制定《智能硬件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