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停工放假卻說員工自行離職
“企業停工放假,后來卻說是我們自行離職。要不是工會法援兩次幫我們維權,哪能得到這2萬元經濟補償金啊!”拿到勝訴判決書時,劉芯蕓說。劉芯蕓等6名維權成功的職工從申請勞動仲裁到最終法院判決勝訴,經歷了一年時間。
2013年10月中旬,40歲的京郊農民劉芯蕓經村委會介紹,來到遐實設備公司做了一名庫工。不久,與她同村的林秀華、田水源及外地來京打工的程志途、楊時梅、馬友帆等人也陸續來到公司工作,被安排到劉芯蕓所在的庫房上班。隨后,公司與他們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均截至2015年3月1日。
遐實設備公司是一家私營企業,2014年春節后,單位因訂單不足時常放假。2014年12月9日,庫房劉主任把8位庫工叫到一起開會,稱公司最近沒有訂單暫時停工,從第二天起大家開始放假。停工放假后,單位一直未向他們支付工資或生活費,他們打電話給劉主任,對方總說再耐心等等。2014年春節后,他們再打電話給劉主任時,得到答復竟是:“以后別找我了,公司說已跟你們解除了勞動合同,咱們沒有任何關系了。”大家一聽這話急了,幾個人一商量,決定去告公司。
最后,劉芯蕓、林秀華、田水源、程志途、楊時梅、馬友帆等6位庫工來到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最初,他們的仲裁請求事項有4項:1.確認與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關系已解除;2.單位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3.單位支付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4月31日期間的待崗工資;4.支付在職期間未休年假工資。仲裁委受理了他們的申請,并確定了開庭日期。
6位庫工有些茫然,因為他們誰也沒打過官司。得知工會有免費法律援助服務,他們來到北京市總工會法律服務中心申請法援。經審查,他們符合享受工會法律援助的條件,于是,中心安排工作人員楊雪峰為他們提供勞動仲裁代理服務。
不久,仲裁委開庭審理這起勞動爭議。6位庫工提出將第一項請求事項“確認與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關系已解除”變更為“確認在職期間與公司存在勞動關系”,單位要求給予答辯期。
半個月后,仲裁委第二次開庭。公司負責人蘇經理表示:“對于第一項請求,我們認可他們入職后至2014年12月9日與公司存在勞動關系。但對后面三項請求,公司不同意,因為從2014年12月10日起,他們無故不到單位上班,雙方從這一天起解除了勞動關系。此前的工資已支付,此后他們未提供過勞動,我們當然不能支付工資了。另外,他們6個人都是自行離職,所以公司無須支付補償金。因他們6個人在公司工作時長都未滿一年,因而公司無須支付未休年假工資?!彼峤涣斯べY表、通過銀行發放工資的對賬單等證據。
楊雪峰則將6位庫工的勞動合同、銀行明細單、社保記錄等交給仲裁庭,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條的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既然蘇經理說6位庫工是自行離職的,應提供證據加以證實。如果沒有充足有效的證據,企業就應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p>
不久,仲裁委作出裁決:6位庫工從入職至2014年12月9日期間與遐實設備公司存在勞動關系;單位向6位申請人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共計2萬元;駁回職工其他仲裁請求。
拿到裁決書時,6位庫工很滿意這個結果,但單位不服,上訴到法院。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單位是否需要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法院審理后認為,6位庫工主張,從2014年12月10日起公司停產放假,但就此未出具足夠的證據予以證明。而遐實設備公司稱6位庫工是自行離職,也未就此出具證據予以證明。由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勞動關系解除原因各執一詞,且就各自的訴訟主張均無法提交足夠證據證明,法院視為由用人單位提出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依據《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金的規定及工資表、銀行明細單顯示的工資數額,法院判決遐實設備公司向6位庫工支付經濟補償金共計2萬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