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到底該不該記仇
在職場中,年輕氣盛的人們難免因為意見相左而與同事、上級、下級產生爭執。爭執本身倒很正常,但關鍵是爭執過后——有人心中憤憤不平,認為被侵犯了,而產生“此仇不報非君子”之念。
既然沖突本身不可避免,那要做的就是盡量讓‘憤憤不平’的情緒遠離工作。實際上,如果能看到爭吵對工作有益的一面,那就能看開了——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對事不對人的原則下,就某個具體問題的各持己見,多數情況并不會造成當事雙方的敵對,反而能夠幫助聽到真心話,而且強硬的態度也有利于引起重視,避免遲鈍而喪失機會。
即使是一些偶爾過分的爭吵也大可不必就此將對方視為仇人,說不定,仇人就是你的恩人、貴人。
一位總是抱怨老板的高材生,對老板給他很少的薪水,而且故意刁難他很是氣惱。結果,朋友給他出了一個注意:老板這么壞,不做也罷;但你豈能白干這么久,不如多學點再跳槽,讓他損失大一點。年輕人覺得很有道理,便開始不但經常加班,而且偷偷學習各種技能,商業文書的寫法、修理復印機、工人的操作技能……
過了半年,朋友問他在哪高就?他居然大呼感謝:真謝謝你的計策!我的老板現在對我刮目相看,又升官又加薪!我跟他現在根本就沒有仇,關系好的很!這番話連朋友也感到驚奇。吵架在人的一生中,可謂從小到大無處不在。但孩子們的吵架時間是短暫的,尤其是3歲之前,彼此也不記仇。
研究表明,吵架可以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和積極性,特別是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發展,這有助于他們自我克制,理解他人,并富有同情心。
職場就是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作為“四大皆難空”的凡人,做到不記仇的極少,就連圣明如李世民的皇帝楷模,也曾因為魏征害死他的一只鳥,而口出惡言。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記憶它有多久、能多久忘掉它、以及關鍵的反省——正如牢記歷史并非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