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暗門檻凸顯性別歧視 男女之間的差別咋這么大
雖然小趙有中央媒體實習經歷,又有博士學位,但“用人單位還是最青睞男碩士畢業生,女博士的競爭力甚至不如某些名校男本科生。”小趙說,求職面試時,還會被問到婚育計劃、會否生二孩等問題。
A:向“婚育歧視”說不
從企業的社會責任來說,過分看重已婚已育,而忽視未婚未育女性就業,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女性生兒育女不過是早晚的問題,該生育的不過是先來后到的問題,不應因此影響到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企業不僅僅是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濟體,企業作為社會的細胞體,還是社會整體財富積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推動者。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環境等道德和法律底線,企業應該盡到社會的責任,不能只從眼前自身利益考慮。有關勞動保障部門應該向“婚育歧視”說不,切實維護女性平等就業權利。
B:讓生育成本社會化
與女性到企業就業“暗門檻”趨高相呼應,基層機關事業單位招聘時女生云集。在筆試環節,女生的競爭力明顯高于男生,而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多年。
鑒于機關事業單位事實上為女性就業兜了一部分底,與其讓財政對不利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結構與效能提供保障,不妨學習新西蘭和俄羅斯在支持和鼓勵生育方面的做法,向“全面二孩”政策之下的就業女性提供財政補貼或生育獎勵,讓生育成本社會化,為企業吸納女性勞動力助力,從而促進女性就業合理均衡分布。
C:多方發力破除性別歧視
如何保障職場女性權益可謂是個老話題,盡管我國早已出臺多部法律保障女性就業權益,但存在界定模糊、缺乏細則和懲戒制度的漏洞,使得性別歧視從顯性走向隱性。消除就業性別歧視,需要多方發力。既要加大執法力度,保護女性平等參與就業的權利,更需要出臺優惠政策,比如通過減少稅收、資金傾斜等激勵用人單位聘用女性,約束、引導用人單位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從而創造一個“無差別”的就業環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