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企:加強內功修煉穩就業和穩外貿
本周,中國棉花信息網的調研小組來到中國棉紡織名縣臨清縣。當地紡織廠以生產純棉紗為主,從低支氣流紡到中高支環錠紡均有,總量約有300多萬錠產能。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整體經營情況不如去年,但具體到每家企業的情況卻不一而同,有著明顯的差異。個別企業面臨破產或者暫時停工,也有的企業能維持較健康的運轉。小編今日訪問的兩家當地規模較大的紡企,就是后者。這兩家規模分別在三十萬錠和六十萬錠左右,產業鏈較全,含紡紗、織布和印染。企業雖然在當下情況下,也難以獨善其身,但依然在棉紡環節基本保持滿負荷開工,下游印染開工也在70%以上。兩家都是出口型企業,整體出口情況較往年的降幅有限,有一家降幅約20%之內,另一家則幾乎持平。相對其他企業來說,并沒有大家預計的那么差。那么他們有什么經驗法寶值得我們去借鑒呢?這兩個企業共同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全產業鏈模式
當前我國紡紗企業的日子難過,與我國的紡織結構有關,前端大后端小,紗線環節產能過剩,同質化較為嚴重,因而互相大打價格戰,棉花價格已經反彈了約1000元/噸,棉紗價格卻由于競爭激烈,遲遲不見起色,造成整個紡紗環節都處在虧本或持平的狀態。
而由于近兩年的環保控制,國內的印染環節卻存在短板。這兩家企業由于成功的延伸到了織布和印染,形成了自身的成本和規模優勢,有效的提升了競爭力和利潤率。紡紗環節的紗線也大多自用,只有少量中高支的對外銷售,并且根據市場狀況及時調整紗線結構,適度增加了混紡紗的占比,因而紗線的成品庫存相對較低,均在15天以內,不過也略高于去年同期。
第二、產品具有一定的差異化
這兩家紡織企業的終端產品雖然以外銷為主,但錨定的外銷市場卻不是歐美,而是非洲的印花布市場。其中一家在全國出口非洲的印花布總量上,占比能達到約20%。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歐美市場大幅萎縮,非洲市場的剛需卻較為穩定。非洲印花布的環保工序比較難過關,因而具有一定的門檻,國內的企業進入的不多,因而利潤和銷量都較為穩定。
第三、加強內功修煉
外部環境復雜,不確定性加大,企業“練好內功”顯得尤為重要。企業在降低成本、能耗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多樣化的適合內需的品種,搶占一部分內需市場。“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對任何一個市場的過度依賴都是存在風險的,非洲市場雖然相對穩定,但未來也存在疫情等其他因素的沖擊的可能性,因而兩家企業也在努力的開拓新市場,打開新的發展空間。
紡織產業關系到國計民生,也是穩就業和穩外貿的重要行業。“單絲難成線”,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解決了企業的一些問題,但紡織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仍然存在,企業也希望政府能出臺更多的幫扶政策,幫助企業更快的渡過難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