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紗價“兩面夾擊”,他們如何“絕地求生”?
受疫情沖擊,棉紗、服裝等出口訂單減少,尤其是受到8月以來棉價漲紗價跌的“兩面夾擊”,國內紡織行業陷入困境。在新季棉花即將上市、經濟內循環啟動之時,國內紡織行業究竟呈現何種發展態勢?棉花、棉紗期貨與期權市場的活躍,特別是棉紗期貨交易量、交割量的持續增長是否可以幫助紡織企業走出困境?為了解上述問題,9月21—25日,期貨日報記者跟隨鄭商所和中儲棉花信息中心有限公司組織的穩企安農護航實體之機構投資者棉紡產業調研,對河南、山東的紡織、服裝生產企業與棉花儲存、貿易企業進行了實地走訪。
棉高紗低,紡企身陷窘境生存難
根據期貨日報記者在河南、山東的實地調研,再結合所了解的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紡織企業的現狀,發現當前國內棉花與棉紗價格出現較為嚴重的倒掛現象,除去部分生產高支紗與生產特定用途低支紗的企業外,大部分紡織企業棉紗加工處于虧損狀態,虧損幅度在500—1000元/噸,這導致整個紡織行業開機率普遍不足,50%左右的紡織企業減產甚至停產。
從紡織企業經營變化的過程分析,4月以前,紡織企業的經營還是很好的,多數企業盈利水平不錯,但之后利潤率逐步下滑,當前幾乎是全行業虧損。究其原因,主要是國內棉花價格4月開始持續上漲,累計漲幅約1000元/噸,而同期,國內棉紗價格普遍下降約500元/噸。此漲彼跌,紡織企業經營利潤大幅縮水。
“紡織行業越來越難干,很多企業是走一步算一步,從業十多年我還沒有遇到過比這更差的行情。”河南商丘一家擁有10萬紗錠的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很多紡織企業開工是為了保住市場份額、保住工廠員工,但不知道還能堅持多長時間,如果行情一直沒有好轉,那么估計下一步會有更多的企業減停產。
在廣東、浙江、江蘇等地,一些大型紡織企業開機率較高,而中小型紡織企業停產停工的不在少數。大型企業雖然開工率高,但也深陷虧損泥潭,除了依靠原來積累的資金保住市場份額以及留住員工,企業的努力生產并未換回太多的利潤,多數企業處于“失血”狀態。
從紡織企業產品的銷售情況分析,市場呈現兩極分化格局。其中,高支紗和低支紗銷售順暢,生產這些棉紗的企業,一部分實現了微幅虧損,一部分甚至實現了盈利,而32支紗等大路貨的銷售一般,生產這些棉紗的企業深度虧損。與此同時,外貿型紡織企業的經營困難,精梳40支紗等銷售不暢,部分企業不得不停止生產,而生產混紡紗線的紡織企業的生存空間相對更大,一方面是內銷用混紡紗線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混紡紗線生產成本相對純棉紗線低廉。
“目前,無論是對大型且產業鏈拉得長的紡織企業而言,還是對中小型紡織企業而言,日子都很難挨。”河南同舟棉業董事長魏剛民告訴記者。不過,他也表示,中長期來看,市場正在一步步好轉。例如,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嚴重時,國內紡織企業開機率降到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而當前,雖然歐洲疫情時常反彈、印度疫情仍在快速擴散,短期內棉紗、服裝等市場還看不到消費向好的驅動因素,但6月以來,需求已在逐步恢復,部分地區紡織企業的開機率從20%提高到50%,甚至70%。
隨用隨采,企業“各顯神通”渡難關
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可以看出一家企業的發展潛力。部分紡織企業采用靈活的原料采購與產品銷售方式、開發市場急需的新產品,以及充分利用棉花、棉紗期貨與期權工具等,不但降低了主要生產原料——棉花的采購成本,而且保證了產品的順暢銷售,在紡織行業整體陷入困境時破局制勝。
“新棉即將上市,雖然棉價漲跌不定,但運行重心是不斷上移的,而棉紗價格穩中有降,產業鏈下游紡織企業的經營一直是市場較為關注的焦點。”河南尉氏紡織董事長李幼垠表示,棉紗生產利潤微薄,甚至處于保本狀態,為了維持正常生產,企業主要通過調整生產結構來控制生產成本。比如,當地用電有谷峰價格區別,高峰價時段停機休息,低谷價時段再開機生產。
河南商丘部分紡織企業負責人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面對當前棉紗價格低迷不振的局面,以及下游棉布和服裝需求不斷收縮的現狀,在預計未來棉紗價格上漲概率較小的情況下,很多紡織企業在原料采購方面采用了隨用隨采的模式,不但積極降低原料庫存,而且為了控制產品價格下行風險,不斷下調棉紗庫存,以此來降低資金占用率、節約資金利息。
“來自歐美等地的訂單少了以后,我們積極開發出口日韓等地的產品,同時在線生產多種產品。另外,公司還通過升級改造設備和完善工藝來提高棉紗質量,綜合經營效益好于同行。”山東鄆城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說。
在河南漯河與商丘、山東菏澤與鄆城等地調研時記者了解到,現在棉花下游生產形勢嚴峻,棉紗成本與銷售價格的倒掛令紡織企業步履維艱,部分企業不得不通過下調員工工資和開機率來節約生產費用。
“我們工廠一年的棉花用量超過1萬噸,主要生產21支和26支棉紗,當前的生產效益還不錯,關鍵是3月在棉花價格處于低位時通過基差點價的方式從期貨市場上拿了不少貨源。”山東鄆城某紡織企業棉花采購負責人解釋,今年3月23日前后,鄭棉價格跌到1萬元/噸一線,通過長期追蹤分析棉花期現價格走勢發現,棉花價格已經到了底部,于是他們大膽采購近萬噸,其中一天內就買進24批兵團生產的雙29級棉花,這為渡過難關打下了堅實基礎。
李幼垠介紹,自棉紗期貨上市以來,尉氏紡織已參與了數次交割,從最初的幾十噸、百十噸,增加到CY2001合約的500噸,直至CY2009合約的960噸。更為重要的是,公司參與棉紗期貨交割的收益,也從最初的數萬元增長到了現在的百萬元。
據了解,河南、山東、河北、新疆以及南方地區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在積極參與棉紗期貨交易與交割業務。剛剛結束交割的CY2009合約上,棉紗交割數量大幅增長,一些在市場上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大型紡織企業也參與進來,中小型紡織企業更是踴躍介入。
目前,在棉花市場,從籽棉收購到軋花廠皮棉生產,從皮棉入庫儲存到最終銷售,每一個環節均有棉花期貨與期權的“身影”,基差點價、含權貿易等已經成為主流,這不但讓棉花產業鏈上的各市場主體有效降低了經營風險,而且有利于市場的穩定運行,有效化解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緩解了棉紗、服裝等出口訂單減少的損失,保證了棉花產業的良好發展勢頭。
李幼垠表示,棉紗期貨作為與紡織企業關系最密切的期貨品種,比較適宜直接進行賣出套保操作。當市場價格及原料供需關系出現較大波動時,特別是市場突發事件涌現時,紡織企業及下游的棉布企業,甚至是服裝企業,為了應對價格大幅波動風險,及時對庫存原料、產品等進行保值操作很有必要。
“棉紗期貨交割有符合企業參與的設計合理的產品質量標準,各項指標均切合市場需求與實際,企業有設備、有原料,鄭商所還實施了多項如費用減免的優惠政策,放著現成的金融工具不用而坐等市場行情好轉,這不是一個好辦法。”李幼垠認為,國內棉花、棉紗市場已經發生了質變,紡織企業一成不變,遲早會被淘汰。
據了解,當前,棉花、棉紗期現價格的相關性很高,紡織企業若能充分利用棉花棉紗期貨與期權工具,則基本可以兼顧原料與產品的上下游風險管理,能讓期貨市場更好地發揮功能、服務產業企業。部分紡織企業負責人認為,隨著市場的日漸成熟,棉花、棉紗期貨交割標準與價格越來越得到認可,其質量確定、行業定價等方面的“風向標”作用越來越突出。
動力不足,原料、產品庫存均偏低
期貨日報記者實地調研發現,與以往紡織企業原料堆成垛、產品滿庫房相比,當前紡織行業去庫存化較為徹底,不但原料棉花的庫存水平很低,原料采購視產品訂單與銷售情況而定,而且產品棉紗及更終端產品棉布的庫存也特別低。部分市場專業人士認為,全行業低庫存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意味著在市場出現大的事件時,低庫存成為行情爆發的關鍵因素的概率很高。與此同時,全行業低庫存對后期的新棉收購、流通、棉紗價格漲跌來說均是一大變量。
“紡織企業及下游企業產品庫存不高,有的企業甚至是零庫存,并不完全說明市場需求旺盛,也可能表明在全行業價格傳導不暢與行情低迷的情況下,企業不愿囤積原料與產品,這是一種主動去庫存的現象。”部分紡織企業負責人認為,從棉花到棉紗、從棉紗到棉布、從棉布到服裝等環節,由于利潤低廉,企業主動增加原料與產品庫存的動力不足,加上新棉即將上量、陳棉庫存充足、棉高紗賤趨勢明顯、中美貿易關系不明,紡織行業原料與產品庫存均處于低位的態勢還會持續下去。
河南商丘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今年紡織企業面臨的困難遠大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紡紗利潤的大幅降低甚至虧損,讓很多企業不得不想盡辦法來控制風險,大幅下調棉花、棉紗庫存是無奈進行的工作,僅僅是為了降低資金占用率。
從記者掌握的布面料、服裝等行業的情況來看,棉紗的下游需求仍有待恢復,短期內難以支持紡織企業增加原料與產品庫存。目前,布面料企業的外貿訂單大規模減少,個別產品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已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現象。同時,企業轉向做內貿訂單也遇到不少問題,主要是內需并不強烈。另外,由于大量外銷企業搶占內銷市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廠家紛紛壓縮成本、利潤,而這些企業主動壓價導致面料、坯布價格接連下行。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企業為了生存下去,虧損狀態還要接單。服裝企業方面,受疫情沖擊與相關政治經濟環境不穩影響,整體訂單量同比降幅較大,且訂單大變小、長變短較為普遍。
從市場心理來看,結合記者在紡織企業實際觀察到的情況,棉紗市場存在一定的剛性需求,部分品種的需求尚可,之所以庫存偏低,和紡織企業的預期和心理有很大關系。目前,棉紗市場還有兩個較大變量,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二是美國禁新疆棉的影響。紡織企業擔心這兩大變量會在較長時間內存在,故不敢輕易增加原料與產品庫存。
“中長期來看,疫情變化仍是未來市場發展的核心。”魏剛民說,從國內情況分析,疫情的邊際效應是利好的,但國際市場疫情反復,不確定性很大。
部分紡織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美國針對新疆棉使用的限制措施的影響正在慢慢顯現,而且較為深遠。比如,以后,很多出口訂單會明確要求使用進口棉。雖然當前多數企業的產品以內銷為主,但后期隨著外需訂單的出現,新疆棉的使用就會是一個大問題。預計未來有關機構將增發棉花進口配額來滿足紡織企業的需求,同時還會加大對新疆棉的收儲力度,以此緩解新疆棉消費缺失的問題。
格局改變,更新經營觀念成趨勢
“從紡織行業整體運行態勢和發展趨勢考慮,終端需求暫時不足、疫情問題、中美貿易關系波動等都不是最主要的問題,過剩的產能及落后的經營模式、技術手段才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國內紡織行業很可能借助當前全行業陷入困境的時機,對落后產能進行無情淘汰,行業洗牌或集中發生。”河南漯河的部分紡織企業負責人在座談時表示,為什么多數大型企業能夠滿負荷生產、產品具有較強特色的中小型企業并沒有感到生存困難、利用棉花和棉紗期貨降成本降風險的企業的生產相對正常,是因為國內紡織行業格局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2018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紡織企業生產情況逐步變差,整體產能呈現“大進小退”態勢,落后產能一直被大型企業先進的生產線擠占,估計未來這種發展趨勢會提速,進而導致紗線加工利潤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甚至陷入持續虧損窘境。
在山東鄆城調研時記者獲悉,終端銷售模式的變革與產品品種需求的多元化,以及訂單頻次和紗線材質需求的諸多變化,一方面要求紡織企業的生產緊隨市場需求而動,另一方面要求紡織企業的經營思路和產品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如快時尚的服裝產品就要求生產原料——棉紗具有特性。
部分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當前國內紡織企業生存仍然艱難,但最苦的日子已經熬過去了,加上市場需求逐步恢復、棉紗期貨功能發揮,紡織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得到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