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行業如何兼顧企業利潤與責任?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紡織行業不斷發展壯大,紡織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提升各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的信心與信任,并使履行社會責任成為企業實現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的有效方式,在破解企業利潤與社會責任困局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利潤與責任如何兼顧?
到底什么是紡織企業的社會責任?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看來,紡織企業的社會責任首先就是對勞動者權益的保障。“工人是企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利益相關方,如何讓他們在企業里享受到好的勞動條件和薪酬、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是工人最大的利益關切。”
企業一方面要追求利益,一方面要履行社會責任,這似乎是矛盾的對立,利潤與責任如何兼顧呢?
“企業推行社會責任是有成本的,這就要看企業如何平衡當前成本和長遠發展的利益關系。”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陳樹津說。
“工人工資的提高、工作環境的改善等,都牽涉到企業成本的增加。企業只有在科研、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做更大的投入,通過提高工人創造價值的能力,從而增強企業的實力,保證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啟明說。
“為什么我們紡織行業的逐漸失去了勞動力、原材料成本的優勢之后還有那么強的競爭力呢?就是因為我們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楊東輝看來,紡織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保護和提升員工的積極性,是繼續提高我國紡織行業競爭力的有效方式。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發布會上說,今年1月至5月紡織行業工人工資總額增長了13.96%,而人均產值卻提高了24%,單位成本中工人工資的比例不但沒有上漲,反而下降了9.1%。“這說明工人漲工資并不意味著企業一定要增加成本,而這些人均產值提高的企業都是重視社會責任的企業。”
“責任”也是競爭力
幾年前,當國外人士談到中國企業在勞工、環境等方面的社會責任問題時,中國紡織業總是容易遭到低價競爭、“血汗工廠”的指責。然而今天,國際上指責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的聲音已逐步消失。
這種轉變緣于2005年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和2008年國內產業界第一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引規范《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綱要》(CSR-GATEs)的推出,這為紡織服裝企業提供了以經濟手段協調社會發展的解決方案,也樹立了中國紡織業在國際供應鏈上負責任的形象。
在日前舉行的2010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上,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孚色織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紡織行業領軍企業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些報告都是依照CSR-GATEs要求編寫,并經第三方獨立機構驗證。
對于近年來中國紡織行業企業的形象提升,常州旭榮針織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莊芳容感慨頗多。“海外的客商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是很高的,而我們提高工人工資、更加注重環保,成本肯定比其他企業高,但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責任也是競爭力。”
“去年10月在上海舉行的一次展會上,一位荷蘭采購商看到我們展位的廣告上有企業社會責任(CSR)標識,一下子就認定了我們的產品,因為我們參與的CSC9000T項目審核比很多國外的認證更為嚴格。”黃莊芳容說。
在推出CSC9000T以前,國外采購商向中國企業下單之前普遍要求進行社會責任驗廠,同一個企業可能要同時面對數家國外機構的社會責任驗廠項目,由此帶來的人力和財力消耗導致產品成本提高和利潤空間的縮小,企業對此叫苦不迭也無計可施。{page_break}
而目前已經建立起CSC9000T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10個產業集群100多家企業,不僅有了履行社會責任的解決方案,也能夠對社會責任驗廠從容應對。“很多人說社會責任是成本,履行社會責任是給企業增加負擔。但CSC9000T試點企業用大量數據證明,社會責任建設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催化劑。”孫瑞哲說。
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企業給予員工的待遇。“CSC9000T體現了企業對工人的責任,而現在紡織企業的社會責任正逐步從維護勞工權益向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擴展。”杜鈺洲說。
“社會責任管理是促進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紡織企業降本增效、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競爭力的基本方法,要進一步加強社會責任建設。”
同時擔任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辦公室主任的孫瑞哲則認為,社會責任正成為行業發展軌跡的基本參數和企業經營管理的主要變數,這對紡織企業而言,將呈現截然不同的作用——機遇或者挑戰,而這種以社會責任為參照系的劃分現象將愈加明顯。
他表示,從微觀層面看,紡織服裝行業肩負著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平等機會和尊嚴的責任;從中觀層面看,紡織服裝行業還承擔著保持和改善環境,提高資源的有效產出率,促進市場和社會的法制化和文明化的責任。
而從宏觀層面看,吸納了約2000萬人就業的紡織服裝行業還承擔著提供、保持并促進就業,保障民生基礎和社會和諧,穩定并優化國際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責任。
“21世紀前20年時紡織行業重要的機遇期,我們要從紡織大國變成紡織強國,今后的10年至關重要。”杜鈺洲說,紡織行業要繼續履行社會責任,關注環境保護,通過推進人才建設和品牌建設實現實現紡織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和可持續發展強國夢想。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構建和諧企業、和諧產業集群、和諧行業、和諧全球供應鏈,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杜鈺洲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