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面臨人口零增長引發的危機
中國科學院于7月28日發布了《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0》,該報告是國內第一部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交叉研究為特征,探討科學發展理論、總結科學發展經驗、評估科學發展水平的綜合研究報告。
該報告最引人關注之處是第一次公布了中國大陸地區人口實現零增長的時間表。根據報表,上海位列第一,將于2015年實現人口零增長,天津位列第二,北京位列第三,都將于2018年實現人口零增長。
中國各地“人口零增長”時間表的出爐,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業來說意味著什么?
各地區陸續出現人口零增長,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紅利將迅速消失。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30年中的高速成長,一般認為有三大驅動力,一是勞動力紅利,二是市場化改革所累積的制度紅利,三是經濟全球化的紅利。現在這三大驅動力都在逐步消失。
中國各地“人口零增長”時間表顯示了勞動力紅利消失的時間表。其實,今年以來的漲薪大潮已經在提醒紡織企業家,人力成本將越來越成為企業的“心腹大患”。對此,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煜輝認為,在一般情況下,經濟體在越過“劉易斯拐點”后才會出現勞動報酬加速上升的現象。而中國工資的快速上升似乎比人口結構的“劉易斯拐點”提早了四五年。分析原因,這只能是經濟泡沫造成的結果。
我國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很大,大量外貿順差造成了國家外匯儲備居高不下,又導致人民幣超量發行,這種現象被稱為“輸入型通脹”。近年來,由于超發的貨幣大量向資本產品流入,房地產業急劇膨漲,以至城鎮的生活成本、商務成本隨之上行,普通勞動者的生活成本自然也隨之提高,當這種情況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時,必然要倒逼著工資上漲。反過來,工業的利潤變得越來越薄,促使更多資金從實體經濟出走,又推動資本產品價格更快地上漲。
在這種由內生矛盾推動的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下,傳統加工業將很難繼續依靠勞動力優勢生存發展,減少用工和提高效率成為產業提升的主流方向。也就是說,勞動密集型產業必然要加速轉變成高效能的非勞動密集型產業,今后企業生產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將關系到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對紡織企業來說,一方面是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另一方面是企業拼命提高效率,這兩者在同一個時間里進行此消彼長的競賽,時間將是一個客觀的裁判。這種殘酷的生死競賽沒有旁觀者,生存者就是勝利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