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安:快時尚?還是輕快時尚?
在近日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品牌節服裝高峰論壇上,中華全國工商聯紡織服裝商會顧問譚安語出驚人。他對我國一直追求的人均纖維消費頗有微詞,認為,我們要擯棄纖維量“趕英超美”的思維模式,注重開發輕薄服裝產品,從追求“公斤數”到致力于“紗支數”,從 “量體裁衣”到“量人裁衣”, 把“輕快時尚”作為服裝企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目標。最近,本報記者專訪了譚安。
記者:中國品牌節提出一個“快時尚”的概念,您似乎不以為然。加上一個字,改成“輕快時尚”,原因是什么?
譚安:“快時尚”反映了自上世紀90代開始,我國服裝業發展進入了“快魚吃慢魚”,而不是“大魚吃小魚”時代的現實。但“快時尚”題中之意的一個“輕”字“被潛臺詞”了。然而,“輕”是服飾乃至一切消費品的一個基本價值取向指標。所以,我們應該請出這個“輕”字,讓它堂而皇之地站出來,與“快”字并列看齊,叫做“輕快時尚”。這個稱謂,究竟符不符合實際呢?讓我們一起看幾個案例吧。青島即發集團新型內衣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近幾年,他們開發的內衣,從普通型的純棉紡織品向高支高密方向發展,過去20S、32S紗線的內衣,現在發展到了120S內衣產品。用高支紗做成的內衣具有表面光潔,觸感順滑,透氣舒適,易洗快干的優點,特別適合在夏季穿著中作為內襯,是商務人士的首選佳品。二是成衣向健康、環保、功能性的方向延伸。如即發開發的甲殼質纖維,具有抗菌、保濕、護理皮膚、緩解瘙癢的功能,并且極易降解。坯布由普通汗布到加入氨綸和復合式結構再到印花產品,使成衣更加輕薄舒適。另一個就是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品牌羽絨服填充物的重量,呈歷年遞減趨勢。即織物紗支變高、面料變薄、克重變小。從上面幾個案例中就不難看出,當今服裝發展的大趨勢是什么了。
記者:您的發言中認為我國已經步入個性消費時代,是這樣嗎?
譚安:對。1984年,我去日本考察,日本朋友說,參加宴請時,如果有兩位女性穿了同一款式的服裝,其中一位會找個借口退席。當時,我覺得茫然不解。沒過幾年,我國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從此我國進入了個性化消費的時代。20多年來,我國服裝供應鏈在應對國內外兩大個性消費市場的實踐中,認識上有了一些質的飛躍,規律上得到一些要領。最主要的是由“量體裁衣”向“量人裁衣”方向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講,如果說“量體裁衣”是個性消費的初級階段,那么,“量人裁衣”則是個性消費時代的高級階段。
記者:“量人裁衣”是個新提法。如何量人,怎樣裁衣?
譚安:目前,我國正處于個性消費的高級階段。量體的側重點放在規格尺寸上,力求既合體又適體。而量人則是既量體,又量“心”,功夫下在人的愛命之心,愛美之心和愛自由之心上。現在有人還停留在“量體裁衣”思維階段,所以有“著裝是人體包裝”、“服裝是人的第二層皮膚”之類的概念。今天,消費的共性與個性之間的界限有些模糊了,因為人人都在追求“自由自在”。是否可以用另一種表述:兩條不平行的個性消費與共性消費的直線,最終的交會點是“自由自在”, 所以,供應鏈的基本功是,做足自由自在的大同,點亮個性之小異,而這個小異很難或者說不可能做到差異化,做出差異點就足矣。
記者:服裝的個性消費是一個什么狀態?
譚安:個性消費是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好的個性生活狀態,既有張,又有馳;神態,輕松自信;動態,輕便自如。個性消費首先基于個性的解放,而個性解放則又基于思想解放。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從衣著消費上反映出思想解放的軌跡是“不解放、半解放、大解放、真解放”的“四放”階段。個性消費的生產模式是,多品種,小批量,短周期,快交貨;個性消費的最佳指標是“量人裁衣”;個性消費的最終目的是“自由自在”。邁入了21世紀大門,廣大消費者進入了明白“衣是什么、怎樣穿衣”的真解放階段。伴隨思想真解放的個性解放也進入到理性階段,從而推動了個性消費步入新階段。因此,我們要鎖定個性化消費時代的特點,掌握個性化消費供應鏈的主動權。
記者:現在談得最多的是企業轉型,您怎么看待服裝企業的轉型?
譚安:上面談到的“輕快時尚”是人們追求個性解放、實現自由自在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目標。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輕”字的地位日益躥升,赫然居于首位。如男西服的特點就四個字:輕薄挺軟。女時裝的基本特征也是四個字:輕薄露透。波司登羽絨服代表了冬裝由重變輕的趨勢,即發內衣代表了內衣由重變輕的趨勢。服飾的輕時尚一舉兩得,一得高紗支,薄面料,低克重的簡約,柔軟,爽身,親膚,輕便,飄逸時尚感;二得節省纖維、節省資源、降低成本的經濟性。如日本三越百貨將在本月發售全球最輕的“天女羽衣”,纖維約為頭發的五分之一粗細,每平方米布料僅十克重,非常吻合低碳環保的大方向。簡而言之,企業向輕快時尚轉型,既能適應消費者的個性新需求,又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贏利才能發展,輕快時尚既能生存,又能發展,何樂而不為呢。
記者:您一直不贊成“人均纖維消費”這個提法,為什么?
譚安:美國年人均纖維消費量三十幾公斤,是全球人均纖維消費量的3倍多,是我國的2倍多?,F在我們家里的衣柜是不是有點“衣滿為患”呢?那么美國人的衣柜又會是個什么狀況啊,可想而知了。國內外成功企業的經驗證明,研發新纖維是關鍵中的關鍵,它既決定著紗線的細度,又決定著健身的功能。以品牌為旗幟的產品鏈競爭,已取代了產品的競爭。誰搶先占領服裝產品鏈之間較量的纖維制高點,誰就是領跑者,就是優勝者。如果仍然步美國后塵,繼續追求纖維的“公斤數”,仿效美國生活模式,加法消費,糟蹋資源,那地球的命運真的不妙了!人類必須樹立另一種綠色價值觀,綠色價值觀的實質就是老祖宗說的“天人合一”。
我們一定認真踐行綠色價值觀,努力創造輕快時尚品牌,讓五洲四海的消費者在體驗中國品牌價值的實惠中,更加尊敬我們中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