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黃金珠寶市場有點“亂”
國慶長假是黃金珠寶市場銷售的旺季,但一些消費者在購買珠寶首飾時卻被商家“忽悠”。近日,記者走訪一些珠寶店(專柜)和業內人士調查發現,黃金珠寶市場存在著四大亂象,消費者選購時要多留個心眼。
事例:珠寶專柜“違規”被罰3萬元
近日,一家珠寶專柜因涉嫌無照經營和不正當競爭被工商部門依法取締,并被處以3萬元的罰款。
據悉,位于子芳路時代購物廣場地下一層的一家珠寶專柜在其形象墻上醒目地寫著“香港***”的知名品牌字樣,且其銷售票據上也使用了“香港***”字樣;同時現場抽檢的該店經營的三件s99銀項鏈印記也使用了該知名品牌的商標。
在檢查中,執法人員發現該珠寶專柜經營者翁某無法提供工商營業執照,屬于無照經營。執法人員認為,當事人的上述行為,足以讓消費者誤認為其銷售的銀飾與“香港***”存在關系,誤導了消費者,涉嫌不正當競爭。隨后,執法人員依法取締了這家珠寶專柜,并處以3萬元的罰款。
此外,工商部門還檢查發現,位于南洋路百旺超市的“香港***”珠寶專柜、金相路佳惠超市的“香港***”珠寶專柜以及德輝廣場“香港***”珠寶專柜均存在著未經授權卻打著知名品牌的旗號進行銷售的現象,涉嫌不正當競爭,還涉嫌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
調查:黃金珠寶市場存在四大亂象
我市黃金珠寶市場發展迅速,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損害了一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市區的一些珠寶首飾行(專柜),并咨詢了多名相關部門人士和業內人士,發現黃金珠寶市場存在著四大亂象:一是部分珠寶店(專柜)“山寨”名牌,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擅自打著業內知名品牌的旗號進行銷售,涉嫌不正當競爭;二是貴金屬首飾的貴金屬含量不合格,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規定,千足金含金量必須≥999‰,但一些商家銷售的千足金飾品的含金量根本不足;三是一些商家以“促銷價、虧本價”為噱頭吸引顧客,實際上銷售的卻是一些包金飾品或是次品;四是誤導欺詐消費者,把一些原料為18K黃金的所謂K白金、彩金質地項鏈、戒指等飾品或鈀金飾品說成是鉑金賣給消費者,有的甚至將一些鈦、銀、鎳、銠、銅等金屬合成的白色混合金屬冒充鉑金進行銷售。
此外,黃金珠寶市場還存在著貴金屬首飾印記缺失或不全、珠寶玉石定名及標識標注錯誤、鉆石級別不合格等問題。
提醒:購買珠寶首飾要多留個心眼
據悉,為規范和凈化我市貴金屬商品消費環境,日前市工商部門開展金屬首飾及珠寶玉石商品專項整治行動,一批涉嫌“違規”的珠寶店(專柜)被立案調查。
工商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珠寶首飾時要多留個心眼,要看清飾品標簽上的標注內容,開具票據的飾品名稱必須與標簽上標注的一致,還應向商家索要寶石鑒定證書或鉆石分級證書,要看出具證書的鑒定機構是否有足夠的可信度;此外,還要保存好發票,便于日后維權。
此外,業內人士提醒廣大市民,購買首飾珠寶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不能憑一時沖動;購買后,要注意保養,注意使用方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