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商圈之爭:硝煙彌漫的“十一” 黃金周
去百貨店密集的市區解放路“血拼”,還是去家電賣場和專賣店集中的中興路“淘寶”,在往年的“十一”黃金周,沒有第三個選擇。今年“十一”,市區多了一個迪蕩商圈,紹興的商戰似乎從商家之爭上演為商圈之爭。
解放路、中興路、迪蕩,三個商圈三足鼎立,對于商戰硝煙彌漫的“十一”黃金周而言,競爭自不必說,是三者此消彼長、顧客分流,還是錯位競爭,大家都是贏家?
A 視角
老商圈:為長假庫存大量商品還是不夠賣
“本來以為9點到商場,應該是人流相對比較少的時候,沒想到一到收銀臺,已經排著一二十米長的隊伍。”“十一”黃金周第一天,市民沈女士就跑到市區解放路上的國商大廈購物,在付款時卻碰到了大家排隊付款的情況。
在百貨商場林立的解放路,沈女士碰到的情況,在市區其他幾家商場內也同樣上演著。昨天下午,在潤和購物中心四樓一品牌專柜,等待試衣服的消費者將本來就不大的試衣間門口擠了個滿滿當當,沙發上也坐滿了人,有不少消費者是舉家出動。
“如果平時做四五千元生意的話,這幾天每天都破萬元。”一運動休閑品牌的營業員說。
因為很多品牌銷售放量,使得一些品牌之間的調貨顯得更頻繁。彪馬品牌專柜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原來準備的庫存根本不夠用,他們緊急從義烏又調了一批貨速運到紹興。
“銷售很不錯,到商場固定的打烊時間,根本關不了門。”國商大廈副總孫鵬說,10月1日,商場到晚上11點才關門,銷售收入至少增長了五成。而10月2日,盡管市區下了雨,但由于購物的消費者多,商場也推遲了15分鐘才打了烊。
供銷大廈老總陳井奢同樣對“十一”以來的商場銷售數據十分滿意。“跟平時相比,我們這幾天的銷售業績,不是幾倍增長,而是十幾倍增長。”
在市區中興路,大量購物車輛的涌入,讓這條平時車流還算順暢的商業街顯得比較擁堵,不過商家也是樂呵呵的,車流人流多了,生意自然也就多了。
新商圈:想找到一個停車位不是一般難
隨著世貿廣場內入駐商家的逐漸增多,以世貿廣場為根據地的迪蕩商圈,商業的氛圍也一天比一天濃,這個“十一”,是迪蕩商圈迎來的第一個國慶黃金周,面對解放路和中興路兩大傳統商圈的競爭,迪蕩商圈的商家們顯得十分淡定。
“在這個黃金周,我們推出了一系列互動、參與性的節目,很受消費者歡迎。紹興消費者在節假日很舍得花錢。”世貿廣場有關人士說。
這一點也不假。在世貿廣場內,無論是電影城、電玩城、KTV,還是超市、百貨商場、餐飲店,隨處可見成群結隊的消費者。
停車情況可以反映一個商圈的人氣。在市區勝利東路上,平時要到傍晚才出現的汽車“吃”非機動車道停車的情況,這幾天從早上開始就出現了,如果中午再去的話,勝利東路上到處都是汽車,要想再找到一個停車位,一個字:難。
大量的人流,給多業態的世貿廣場帶來了不錯的銷售業績。“‘十一’長假第一天,我們的銷售就突破600萬元,是平時雙休日的四五倍。歐尚超市每天有兩三萬客流,做1萬多筆的單子,百盛百貨每天營業額達百萬元,就是剛開業的國美電器,銷售情況也非常好。”世貿廣場有關人士說。{page_break}
B 觀察
是競爭,更是一種錯位和互補
今年“十一”,一個新的商圈的加入,對市區的商貿業意味著什么?
“讓消費者在增加選擇的同時,更促進了商貿業的整體提升。”孫鵬認為,迪蕩商圈的出現,給市區的商貿打開了另一片天空。
有著多年商貿業經營管理經歷的陳井奢同樣認為,對于解放路、中興路等老商圈而言,迪蕩商圈并非是一個分流器,而是一個助推器。
“從黃金周這幾天的銷售情況看,無論是老商圈、還是新商圈,客流和銷售都是同步增長。如果說新老商圈互為競爭占主導的話,肯定會導致客流分流,而結果是,老商圈很多商家的業績都是快速上升的,新商圈同樣如此。這說明一個問題,新老商圈本身存在錯位,商貿這塊蛋糕也在不斷做大。”陳井奢說。
世貿廣場的陳總贊同這種說法。他說,迪蕩商圈的定位,與解放路、中興路兩大商圈的定位不一樣,世貿廣場更多地融合了一站式、多業態的理念,這對于消費者而言,本身就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消費體驗,而通過這種體驗,在帶動更多消費的同時,也促進了市區商貿業的多元化發展,一定程度上還抑制了消費外流的情況。
紹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有關人士說,對于市區的商貿業而言,在穩固老商圈的同時,更需要不斷拓展新商圈。而迪蕩商圈所具備的規模大、硬件設施好、配套功能齊全、業態豐富、交通便捷等特點,推動了紹興現代商貿業的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