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制造業基地加速內遷 內地逐漸繁華
富士康(Foxconn)今年動輒見諸報刊頭條。這家裝配iPod的臺灣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制造企業。
今年4月和5月,富士康位于深圳的工廠發生了一連串自殺事件,10多名年輕工人跳樓身亡。這些接踵而至的可怕事件,暴露了許多中國工廠里刻板而重復的工作條件。
不過,在中國另一場重要的變化中,富士康也走在最前沿。該公司計劃徹底改組中國業務,逐步將大部分生產遷至內地省份。
以為蘋果(Apple)代工的產品為例,富士康正計劃將部分生產遷至北部的天津和中部的河南省。該公司正在與河南省會鄭州的地方政府進行商談,計劃在那里興建一座大型工廠。
這樣做的絕不止富士康一家,整個中國的經濟地理正在出現大范圍轉移。部分制造業基地正從較為富裕的沿海地區遷至內陸省份。這種向內地轉移并不是新鮮事,一些公司十年前就開始制定此類計劃了,只不過在過去兩年有所加速。
這種轉移對中國經濟可能意義重大。
遷往成本較低的城市,有助于保持制造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促進這些地區新的現代消費者階層的形成。
此外,在出口行業面臨西方國家需求疲軟、一些沿海城市房地產市場過熱的情況下,向內地的大舉投資還有助于保持經濟的快速增長。
制造業向內地轉移受到兩股力量的推動:政府投資和成本不斷上升。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借機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尤其是交通運輸。例如,政府出臺了極具雄心的高鐵網絡拓展計劃,到2020年,將把高鐵總里程增加兩倍,達到1.6萬公里以上。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中國政府計劃未來幾年每年投資逾1000億美元,用以擴大高鐵網絡,投資額將占到同期全球鐵路投資總額的一半以上。
內陸省份是主要的受益者之一。在廣州與正在成為主要交通樞紐的武漢之間,已新建一條高鐵,使這段1100公里路程的行駛時間從過去的11小時降到3小時,號稱是全球最快的長途鐵路線。另一條長達505公里的新高鐵線路連接著西安和另一個飛速發展的中部樞紐城市鄭州。近年來,中部地區的許多公路網也獲得了大量投資。
基礎設施的改善,極大地改變了中部許多地區制造業的前景。“距離感已徹底改變了,”安徽省政府經濟顧問宋宏表示。
制造業向中部轉移的另一個推動因素,是沿海地區生產成本的不斷攀升。富士康深圳工廠在發生自殺事件后宣布加薪30%,這也許是個極端的例子,但在南部的制造業地區和東部的上海周邊地區,兩位數的工資增長率已很常見。
在紡織、電器制造等利潤率通常很低的行業,企業發現自己只有兩種選擇:要么遷至海外,比方說越南,要么遷至成本較低的內陸省份。對于許多企業而言,中部地區物流條件的改善,意味著遷往內地是更好的選擇。
人口遷移的模式也在改變。過去30年,安徽和江西等省一直在向沿海省份大量輸出勞動力。如今,隨著工人們選擇呆在離家更近的地方,這種流動已經部分發生逆轉。這使中部城市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消費者市場,從而形成經濟活力的另一源泉。在武漢,開發商正在擴建“摩爾城”(Mall City)——其所有者稱,落成后,它將是全球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總面積達40萬平方米。
不過,盡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中部的擴張,但也有一個巨大的風險可能阻礙其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嚴重依賴投資,而這種情況在幾個中部省份尤為明顯。根據安徽省政府發布的數字,去年,該省投資占GDP的比重超過90%。而在湖北省,這一比例為64%。
不過,這些數字可能更令人懷疑中國省級統計數據的準確性,現實經濟的問題也許沒有那么嚴重。例如,假如安徽省的官方數據是準確的,那么該省的消費就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這不大可能。
但不論如何,這些數字也值得警惕:如果中國政府出于某種原因(如通貨膨脹出現飛漲苗頭)而不得不突然降低投資規模,中部省份的經濟可能驟然減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