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賓陽蠶繭產量是增還是減?
近日,有地方媒體報道“今年賓陽縣蠶鮮繭已基本上市完畢,總產量超過了2.12萬噸,再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總產量比上年增長17%”。
然而,工作人員卻在賓陽當?shù)胤謩e與從事了十幾年蠶繭收購工作的繭站老板和種桑養(yǎng)蠶十余載的蠶農那里得到了不同的觀點,他們對于賓陽今年蠶繭總產量增減看法完全相反。
繭站:今年蠶繭減產的一大原因就是當?shù)亻L期受到干旱天氣的影響,桑樹桑葉成長不順,桑葉供應不足,同時又易誘發(fā)蠶病的出現(xiàn),在他們看來蠶農養(yǎng)蠶信心受挫,就是想養(yǎng)也養(yǎng)不起來,繭站在收購期間每日收購到蠶繭數(shù)量減少明顯,特別是在蠶繭上市的高峰期,往年都能有5、6萬噸/天的量,而今年只有2、3萬噸左右,其余時間里,一天能收購到千來斤的繭站不在少數(shù),并且蠶農單純追求養(yǎng)蠶速度,毛腳繭增多,方格簇推行不暢,蠶繭整體質量下降,也不如往年,同時往年蠶繭收購工作一般都能夠延續(xù)到12月,而今年11月底左右當?shù)匦Q繭的收購工作就完全結束了,估計全年賓陽蠶繭的總產量減產在10%左右。
蠶農:相對于上半年來講,下半年里干旱氣候的影響其實并不大,蠶繭質量最終還應于第三方檢驗機構評判。
價格是市場的風向標,蠶農積極性提高,無極端天氣影響,桑葉數(shù)量穩(wěn)定,鮮有蠶病爆發(fā),理論上,蠶繭產量的確是至少應穩(wěn)中有升,那么,為什么繭站會有蠶繭減產的感覺呢?一方面,超高的蠶繭收購成本應當是給部分繭站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同時對后市行情的猜測和把握信心不足,對蠶繭也不敢進行大量收購;另一方面,外地廠商直接、間接進入收購,“搶繭”時有發(fā)生,繭站自身蠶繭收購量的減少給他們自己帶來蠶繭減產的感覺也就不足為不奇了。縱觀而言,各自的看法不可避免的帶有主觀和片面性,所以也就不存在誰對誰錯的說法,全面而準確的統(tǒng)計本身就是個復雜而繁瑣的過程。賓陽今年蠶繭產量的問題,相關主管部門說增產17%、繭站說減產10%、蠶農說增產10%,你說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