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紗圣誕節“愁”字當頭
近段時間,全棉紗的市場成交一直較為低迷,雖然價格勉強還算穩定,可是疲軟的市場卻讓圣誕節也失去色彩。凄涼,一直籠罩市場。
一、 棉價高企,新棉種植面積或增大
從棉花市場供需來看,棉花缺口仍然存在。根據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的統計,由于今年棉花播種期遭受低溫、吐絮期遭遇連續強降雨等災害天氣,棉花質量和產量均受到不利影響。2010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5046千公頃,較上年減少1.1%;單產1260公斤/公頃,下降4.4%;總產量636萬噸,減少5.5%。636萬噸與每年上千萬噸的消費來說,缺口持續不減。
然而,供需缺口的問題卻因其他國家的增產而有所緩和。根據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12月1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報告顯示,盡管預計全球經濟會強勁增長,但受制于棉花供給有限和價格高漲,2010/11年度紡織用棉量仍將穩定在2460萬噸。2009/10年度,全球棉花庫存下降了25%,只有890萬噸,是近七個年度以來的最低水平,然而2010/11年度的期末庫存預計會增長至930萬噸。另外,全球庫存消費比會由2009/10年度的36%增至2010/11年度的38%,但仍大大低于10年來的平均水平,即48%。
另外,從棉花流通來看,當前市場上多數棉花資源仍然是集中在加工廠和棉商手里,河北、河南及湖北等區域的籽棉不少集中在棉農手里。據調查顯示,目前約有30%的籽棉還保留在棉農手中,而加工廠囤積的皮棉也有約20%左右。由于氣候原因,新棉產量較往年減少、等級降低,又由于價格漲幅巨大,棉農囤貨惜售,這使得原材料供應緊缺的形勢雪上加霜。不過,很多紡織大廠卻并不擔憂,2-3個月的庫存儲備讓魏橋、華芳、泰豐等一線大廠保持100%的開機。
此外,從2011年的新棉種植來看,因棉價較高,在收益的刺激下,今年國內的棉花種植面積預計將得到很大程度的上升。此外,南半球目前正處在播種期,由于棉價上漲、降雨充足,澳棉農的植棉熱情高漲,有棉農甚至打算今年種植旱地棉,這還是10多年來的頭一次。預計本年度澳大利亞的植棉面積和單產都將增加,棉花產量或超過最近預測,接近歷史最高紀錄。目前,美國農業部(USDA)已將澳棉產量調增至76.2萬噸,僅次于2000年80.5萬噸的最高紀錄,預計今年的澳棉出口量將創下9年來最高紀錄。
二、 利潤高企,回調空間較大
目前,不少企業都在抱怨連連,似乎虧本真的是一件人盡皆知的事情。然而,從年初來看,3級地產皮棉現貨出廠價格為15500元,而當時32S全棉精梳紗的報價也不足25000元。而現在的價格呢?3級地產皮棉上漲12000元至27500元/噸,而32S全棉精梳紗則上漲18000-20000元/噸至43000-45000元/噸。按照3級皮棉和精梳棉紗的損耗為15%計,那12000元的棉花成本折算至棉紗成本僅為13800元/噸,紡織廠在年初的利潤基礎上還能有5000元/噸的利潤。
棉紗從去年10月開始大幅上漲,日漲千元較為普遍。雖然10月份的棉紗利潤幾乎虧本,然而,經過了幾個的瘋狂上漲后,棉紗的利潤已經充裕。按照目前27500元/噸的價格計算,加上15%的精梳損耗和6000元的加工費,32S全棉精梳紗的成本僅為37500元/噸,與市場上的主流價格相比,利潤超5000元。雖然棉紗價格較前期的高位已經下落很多,不過市場的看跌情緒較濃,而很多小廠也爆出39000元/噸的低價,加之高利潤也得到市場的共識,棉紗價格難上漲。
三、 下游市場多疲軟,市場齊觀望
11月的棉紗市場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境地。前半月,因下游紡織廠擔心棉紗進一步上漲,不少廠家采取了提前采購棉紗的經營策略,鎖定利潤。然而,風雨變幻,政策的打擊不僅給棉花帶來了沉重的打擊,而棉紗市場也隨之疲軟不振。不過,由于前期的大量采購,不少面料企業的棉紗庫存大增,完全可以滿足企業幾個月的生產需要,短期內也不再需要采購棉紗了。另外一部分前期購紗不多的廠家目前面臨著補庫的需求,這帶來了近期的大量詢單,部分小單也有零星成交,采購量也開始小幅回升,不過那只是臨時的補單,紗廠的庫存仍在持續增加。{page_break}
另外,棉紗的失利也給下游的紡織企業帶來了嚴重的打擊,棉布也開始滯銷。據河南一大廠介紹,棉布的報價雖然還維持前期高位,不過優惠幅度加大,但是詢單和下單的寥寥無幾,僅部分白坯還有零星小單。目前,疲軟的環境充斥著整個市場,市場詢價下單的客戶寥寥可數,山東聊城、河南新野、山東鄆城、河北高陽、河南新野等地區面臨欠款和違約情況,加之市場觀望氣氛較濃,不少小廠已開始停機歇業,以待年后再做打算,而山東濱州、河北邯鄲、浙江織里等地區規模以上紡織廠還能保證基本開機,主要是前期訂單還有維持,不過出貨已經明顯回落,下游客戶詢盤數量大幅減少,部分廠家甚至無人接單。目前市場出貨每況愈下,加之面對需求減弱、訂單匱乏、價格回調的“被動”局面,市場觀望氣氛濃,不少面料廠商計劃提前停機、歇業,以待來年行情穩定后再做打算。而從染廠等反饋回來的消息也表明了疲軟市場的存在,全棉c/c服裝布、飾用布等棉紗為主的梭織、針織全棉布,不管是白坯或是成品,市場報價都紛紛下調,而市場成交也難言樂觀。
四、 總結
目前下游的棉布企業訂單寥寥,不少廠家已經開始或準備停機過年,而進口棉還面臨信用證到期付匯的影響,不少套期保值的棉商目前正在低價拋售棉花,現3級印度棉美棉不帶配額報價在27000元附近,進口棉價格持續下跌。另外,棉花現貨市場也因為年底淡季的因素,市場成交緩慢,加上不少大型棉紡企業已經采購到足夠的棉花,短期內對棉花的采購也并不積極。與此同時,棉紗的高利潤也得到市場的共識,加之12月是傳統的紡織淡季,市場需求大幅減少。預計在多重利空因素的刺激下,全棉紗的疲軟仍將持續,而報價也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