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棉花供應緊張 出口國裝運吃緊
美國棉花公司的最新分析文章稱,11月份ICE棉花期貨急速上漲之后快速回調,之后又迅速反彈。
與此同時,反映國際現貨價格水平的考特魯克A指數也隨之大幅波動,但在供應緊張的支撐下,現貨價格的跌幅小于期貨。
從美國農業部的12月份月報看,本年度全球棉花產量調增了6.1萬噸,主要增長來自南半球,巴西和澳大利亞的產量分別調增13萬噸和11萬噸,抵消掉來自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希臘和美國的減產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近期澳大利亞降雨頻繁,棉花產量恐難達到預期。同時,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消費量減幅較大,使全球棉花消費量環比有所減少。由于全球產量調增而消費量調減,全球期末庫存略增26萬噸,庫存消費比從36.1%升至37.3%,但仍處于歷史低位。
在全球供需緊張的背后是中國持續旺盛的進口需求。2009/10年度和2010/11年度,中國供需缺口大致在380萬噸,因此必須增加進口,這也是全球供需持續偏緊的主要原因。本年度前四個月,美國2010/11年度的出口簽約量已達創紀錄的302.6萬噸,如果算上美國國內的78.4萬噸用量,美棉總消耗量(381萬噸)已占到美棉總產量(398.4萬噸)的96%。過去幾年,美棉一直是全球棉花出口市場的最后一道屏障,而本年度美棉再也無法扮演這個角色,即使美棉同比增產50%也無濟于事。
與此同時,印度棉花出口政策也備受關注,預計12月15日之前能夠裝運出口的印度棉不會達到批準出口的89萬噸,官方是否允許延遲裝運也未可知。
此外,其他出口國的裝運情況也不容樂觀。象牙海岸政局動蕩不安,很可能影響到西非棉的裝運,而澳大利亞的物流體系備受壓力,導致USDA在12月份月報中將澳棉出口量調減了10.9萬噸。如此看來,在全球供應本已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主要棉花出口國的出口裝運形勢均不樂觀,這為國際棉價持續高企創造了條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