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福建名牌石獅企業熱情高
一年復一年,今年的福建名牌又開始評選了。對于石獅企業而言,福建名牌的“名號”一樣,但每年的含金量不一樣,較之往年,2011年福建名牌的評選要求明顯高出一截。
在很多企業家眼中,福建名牌似乎提不上檔,他們更想評的是中國品牌、泉州質量獎和福建質量獎,但事實上,福建名牌是中國名牌、泉州質量獎以及福建質量獎的“敲門磚”,有了它,企業會更有自信。
評福建名牌石獅企業熱情高
“很難想象,卡賓、愛登堡竟然沒有參評福建名牌。”福建省纖檢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他眼中,卡賓、愛登堡這樣高知名度的品牌早就應該是福建名牌,甚至在未暫停之前,他們都可以沖擊中國名牌,但事實上,這兩個走向全國的石獅品牌的確沒有“福建名牌”的頭銜,可在日前由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協會組織召開的福建名牌評選的宣貫會上,愛登堡和卡賓的代表紛紛到場,“過去是企業沒有重視這個榮譽稱號,現在我們把參評福建名牌作為一件重要的工作來抓。”卡賓服飾總經辦主任施雅玲表示,對于不斷做大做強的卡賓,有必要去獲得“福建名牌”這個榮譽稱號,同樣,愛登堡的代表也表示,“參評‘福建名牌’是愛登堡進一步規范自己的重要步驟之一。”據現場觀察,除了愛登堡、卡賓之外,包括天宏金屬、螞蟻城鞋業、福盛鞋業、港溢染整等在內的20多家企業的代表參加會議。
據了解,今年我市共有14家企業可復評“福建名牌”,小頑皮、黎祥、東方奧力、明頓、老人城、青燦等涉及童裝、食品、體育用品、金屬制品、五金、鐘表等多個行業的企業名列其中。為什么要評福建名牌?多家欲參評或復評企業的代表表示,在中國名牌暫停,泉州質量獎及福建質量獎門檻極高的情況下,只有福建名牌可評,“雖然說現在很多宣傳名頭對理性消費者的影響不大,但有個稱號總比沒有好。”天宏金屬的代表如此表示。
據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自今年福建名牌評選的新聞見報以及文件下發之后,咨詢和報名的企業數量較之往年有大幅提高。
今年福建名牌的門檻提高了
“今年的評選標準算得上是近年來最高的一次。”方圓認證的林作軍表示。
首先從銷售額來看,2010年復評產品的銷售額要求比初評的普遍少2000萬元,今年,復評和初評的銷售額要求一樣,食品、紡織服裝、旅游鞋等產品銷售額要達到1.5億元以上,印染等產品的銷售額要在2.5億元以上,至于特色產品,包括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中華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銷售額需要在同類產品中本省排名前3名,并且,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同時需提供國家質檢總局關于該企業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權的公告。
“今年還多了商標審查這一項。”市質量技術監督協會工作人員介紹,申報產品的注冊商標在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地區注冊的并在有限期內,可以申報和推薦;而使用在國外注冊的商標,或者使用外國商標與中方聯合生產的,不予申報和推薦。
除了環保要求之外,在綜合審查中,對參評企業執行標準、企業近3年來的抽檢結果、原材料檢驗等方面也有嚴格的限制。申報產品執行企業標準的,若其技術指標低于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要求的,不得申報和推薦;企業必須提交申報產品近3年來至少2次以上省級及以上產品質量監督抽檢的合格報告,若沒有,要主動提交抽檢申請;原材料進廠檢驗、生產工藝中的關鍵過程控制、產品質量檢驗等均要配備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計量器具,且經過計量檢定或校準合格,在合格證書有效期內使用。
福建名牌是質量獎的“敲門磚”
“石獅企業可以把目標定得遠一點,福建名牌是質量獎的階梯,評上福建名牌,再評質量獎才有加分。”福建省纖檢所的有關負責人表示,石獅企業應該把目標定得遠一點,比如說福建質量獎、泉州質量獎,這兩個獎項是石獅企業遲早要去爭奪的,石獅應該有意識地去引導企業向質量獎的評判條件和標準靠攏。{page_break}
3月,2010年福建省質量獎申報企業指標公示,整個福建有15家企業上榜,福建恒安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泉州的唯一代表上榜,“恒安本來去年就有機會摘得首屆福建質量獎的桂冠,但其中有一個細節被忽略了,所以落榜。”業內人士方先生稱,參評福建質量獎的企業都是福建省內各行業的領軍品牌,絕對無法允許出現一個微小的失誤。據了解,在公示的2010福建省質量獎榜單中,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銷售額排名最后,2007年—2009年分別為1.3億元、3.2億元、5億元;產值最高的是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2009年的銷售額為190億元。據了解,恒安集團2009年的銷售額已破百億元,納稅超10億元。在這份榜單中,福建名牌、中國名牌各有7個,“從這個數據來看,石獅有實力上榜的企業還是有幾家。”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協會秘書長汪志芳表示,獲得福建名牌、中國名牌的企業在參評質量獎項時可獲得數額不等的加分,對于“尖中拔尖”的質量獎評選,或許只要一分之差,就能夠決定企業今年能夠上榜還是落榜,“說福建名牌是質量獎的‘敲門磚’,一點都不為過”。
經驗之談——
“有的人說福建名牌的含金量不夠,實際上名牌本身自己沒有降低含金量,而是企業把關不嚴在損害名牌的形象和影響力。很多獲得中國名牌或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企業自身把關不嚴,以致于在各級抽檢中出現產品不合格現象,致使中國名牌或中國馳名商標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下降,但總體而言,有福建名牌或中國名牌頭銜的肯定比無頭銜的更令消費者放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