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管理潛力巨大 6家獲管理創新成果大獎
近日,6家在不同管理領域具有鮮明特色且勇于理論探索的紡織企業,經過多輪評審,成為“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的首屆得主。這是記者從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獲悉的。
“這次評審的重點在于對管理創新點的考察和篩選。”據了解,本次管理創新成果大獎的評選條件除了參考企業的基礎資料外,最重要的是看創新成果是否對當前行業發展具有示范和指導意義。
經過嚴格遴選,無錫一棉、如意集團、山東魯泰、吉林化纖集團、常州旭榮、青島紅領6家企業脫穎而出。從最終勝出的企業管理創新經驗來看,提高勞動生產率、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節能減排及可持續發展、產業鏈商業模式創建等都是跟當前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熱門主題。
如:無錫一棉在普通的棉紡裝備上,通過流程再造、工作法創新,在不增加勞動強度的前提下實現萬錠用工25人以下,在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了工人收入,成功破解了紡織行業工人勞動強度大、招工難、勞動成本增加、企業利潤被上下游擠壓等困境。
如意集團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戰略基點,將每年銷售收入的4.2%以上用于技術創新投入,其獨創的“如意紡”前紡技術、紡紗技術、超高支紗織造技術、后整理技術等已經形成其核心競爭力,打破了高檔紡織品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
吉林化纖集團構建的天竹纖維產業聯盟作為一個既以縱向產業鏈為基礎、又包括相關橫向產業的聯盟,不僅開創了行業組織創新的先河,也開創了全新的商業模式。聯盟聯合國內相關產業及科研院所共同開發天竹纖維及其下游產品,在急劇變化的國內外環境中及時調整市場、兼顧產業鏈利潤分配,運用新型商業模式推動整體市場不斷增大。
青島紅領集團以信息化為支撐,積極開展針對高端消費群體的量身定制(MTM)業務。以需求為導向,推動個性化、差異化戰略,倡導和實施面向終端的“F2C”營銷模式,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和贏利模式,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服務能力及集約化水平,探索了一條中國服裝企業通過兩化融合塑造自主品牌的特色發展道路。
作為跨國公司在內地的制造公司,常州旭榮率先改變傳統“接單-加工-銷售”模式,獨辟蹊徑地創導了D2S(從設計制造到服務)的紡織制造業競爭模式,整合供應鏈,實現設計、研發和服裝成衣制作一條龍和打包式制造服務。當不少企業以犧牲社會與環境成本或壓低勞動成本的方式求生存時,它卻走出了一條企業和諧、社會包容、客戶滿意、發展均衡的社會升級和經濟升級并行不悖之路。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天凱表示,與其他傳統行業相比,紡織行業在管理上有極大的潛力,但還未充分挖掘出來。通過與信息化、高新技術等領域相結合,傳統行業的管理模式將獲得再造與重塑,例如在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多方面都有深入探討的空間。同時可以看到,有些大企業的創新思維非常超前,管理基礎也相當牢固,有條件、有義務在行業內發揮更廣泛的引導作用。{page_break}
據悉,作為推廣活動的后續步驟,被表彰企業的管理創新成果還將編寫成案例等形式,通過各種宣傳平臺進行滲透,并根據企業的需要組織交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