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洋棉雪上加霜 企業呼吁央企出手平抑價格
在國內棉農承受著優勢,這進一步加劇了國內棉農的損失。
美國農業部上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從美國進口棉花總量多達996100包,創下自2003年10月以來單周進口量新高。過去兩個月,出口到中國市場上棉花在美國棉花出口總量中所占的比例高達9%。作為產棉最大國的中國,已經變為棉花凈進口國。
“在新棉花上市的季度,國家應該控制國外棉花的進口量,減少進口棉對國內棉花價格的沖擊。”武漢一家棉紡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印度不少是陳年棉花,價格較低。其政府在棉花豐收時,會給予棉農一些補貼。在棉花減產時,則會限制出口。這樣的保護性政策,我國可以借鑒。”
武漢市一位外貿專家告訴記者:“如果我國企業認定,由于國外政府給予補貼,造成了我國企業的損失,便可以向商務部門發起申訴。但申訴的條件是,企業的份額要占到市場的50%以上。此外,商務部在決定是否對國外發起反補貼調查時,會綜合考慮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的利益。比如,如果反補貼調查成立,進口棉花的價格就會提高,那么又會影響到服裝企業的利潤。”
但不少接受采訪的紡織企業則認為:“在行市大波動之時,央企應該站出來,行使平抑的功能。國家今年收儲棉花的計劃是200萬噸,而到目前只完成了55萬噸,遠遠達不到計劃。沒有收購,就不能提升價格,最終是幾敗俱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