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新產品研發與市場推廣的幾點思考
新世紀以來,以蘋果、Facebook等為代表的應用創新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壓倒性優勢,促使業界對科技創新進行重新審視,應用創新日漸成為主流趨勢,成為市場競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導向和關鍵動力。記者認為,或許正是這種創新趨勢的變化,才使得行業內仍然沿襲傳統創新模式的企業感受到了產品推廣的巨大難度。
最近,一些消息令行業喜憂參半,由此也激發了行業通過轉型升級建立新競爭優勢的迫切愿望。其中,通過上下游深度協作,將纖維層面的技術創新與面料、服裝等下游層面的應用創新、藝術創新相融合,逐漸成為業內研發與推廣新產品的新途徑。
形勢復雜“亂則思變”
12月12~14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了明年宏觀調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同時還特別強調,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這條信息對紡織化纖行業的影響無疑是積極的,尤其是當功能性差別化已經成為化纖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一條重要途徑,但相關產品的市場仍大量在國外的情形下。
不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35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3%)。1~10月,服裝類零售額同比增長24.5%,比2010年同期增速回落1.31個百分點;零售量同比增長4.17%,比去年同期回落8.16個百分點。同時,在一些紗線企業中,10月純化纖紗庫存增長了1倍以上,化纖制品庫存積壓情況尤為嚴重。這說明,行業當前面臨的需求形勢還比較嚴峻;加上2012年以后化纖新增產能集中大規模投產,將對市場造成的沖擊令業內人士憂心忡忡。
在這樣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下,行業通過轉型升級建立新競爭優勢的愿望更加迫切。而新產品研發應用與市場推廣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受到各方高度關注。
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對于創新訴求的改變可以從一個事例中窺探——蘋果和微軟都是視創新如生命的科技企業,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蘋果堅持應用創新、創意驅動路線,從技術層面看亮點不多,被認為是取巧求捷;而微軟走傳統技術創新路線,掌握產業核心技術,被認為是“正統派”。新世紀以來,以蘋果、Facebook等為代表的應用創新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壓倒性優勢,促使業界對科技創新進行重新審視,應用創新日漸成為主流趨勢,成為市場競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導向和關鍵動力。記者認為,或許正是這種創新趨勢的變化,才使得行業內仍然沿襲傳統創新模式的企業感受到了產品推廣的巨大難度。
“叫好不叫座”情何以堪
前段時間,在由幾家行業協會聯合舉辦的功能性化纖與家紡產品對接會上,杭州藝之龍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雨峰提出“深度融合技術創新與應用、藝術創新”的觀點,得到了與會人士的高度認同。姚雨峰這樣闡述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的關系:“對于家紡這一耐用消費品,必須將纖維等創新的技術努力,與個人主義文化中追求時尚、潮流、個性、品位等社會時代心理結合在一起。”
姚雨峰以他的親身經歷說明了純粹的技術創新往往會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他的主導下,以化纖家紡為主打產品的藝之龍,選擇了做功能性家紡的產品開發路線:做出了國內第一塊永久性阻燃30D藝術窗紗;較早地開發了竹炭與光觸媒大提花裝飾布及制成品、微膠囊長效型香味系列家紡產品、功能性數碼真絲像景畫布等具備國內一流水平的產品;被世界領先的阻燃纖維制造商TREVILA授予國內5家可以銷售對象中的一家,取得了5項國家專利。可以說,在技術創新上,藝之龍已經走在了同類企業的前頭。不過,在其產品實際推廣過程中,“叫好不叫座”的現象卻常常出現,實際銷售的數量與期望值相去甚遠。
事實上,有著“叫好不叫座”感觸的遠非藝之龍一家企業,從事功能性產品開發的纖維企業,對此更是深有體會。對這些纖維企業來講,其開發的阻燃、抗靜電、吸濕排汗、遠紅外等功能性產品,具備相關檢測報告是必須的,拿到國家幾項專利也是常有的事。但與技術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本應產生的效果大相徑庭的是:他們的產品往往難以成功推向終端市場,下游企業要么不知道國內也能生產這種產品,要么對于一些純技術類的檢測報告并不敢興趣,也不想花精力理解并開發相應品種。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要改變這種產品研發與應用推廣不對稱的現狀,就需要上下游在加強合作的基礎上,共同開發兼具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的產品。以化纖家紡產品為例,產品設計需要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綜合化,通過技術創新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則,通過應用、藝術創新符合人的審美要求及個性化方向。
尋找直指消費者內心的路徑
姚雨峰向記者描述了公司功能性產品的推廣過程:起初美國客戶只訂購觀感類似但價格遠低于美國市場的窗簾產品,對企業獨有的、高出普通產品價格30%的功能性產品并不看好。但最近,公司開發的香味系列產品經客戶建議,與狗窩布結合開發后市場反映良好,終于為功能性產品的推廣迎來了轉機。他們從這件事上總結出的經驗是:企業搞產品開發絕非純粹做科研,要像史蒂芬·喬布斯和蘋果公司一貫堅持的那樣:“摒棄繁雜的技術路線,尋找打動消費者內心的最直接路徑。”
這一經驗同樣適用于纖維企業推廣新產品。記者注意到,部分企業介紹纖維新產品,不論聽眾是下游面料企業人士、服裝設計師,抑或是纖維企業同行,他們始終以同一種模板、同一種語調重復著纖維具有的特性,并通過十分專業的數據、采用的裝備類型、工藝參數等加以佐證,收效甚微;另有少數企業,則能夠結合不同場合的不同需求,為聽眾量身定制推廣方案,便于下游理解與接受。比如推廣阻燃產品,直接通過燃燒演示,比一連串的專業敘述更能獲得下游認可。此外,包括具有高度規模化特征的大型紡織裝備,今后的自主創新與改造,也要在工藝技術的支撐下,與現代設計緊密結合,根據大眾接受能力及個性化細節,在設備包裝、外觀等方面,融入設計藝術。
在化纖等紡織原料-紡織-服裝這一產業鏈上,越往下游走,勞動密集型特征體現的逐漸明顯;而越向上游走,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越多一些。這是由產業鏈各環節本身的特點決定的,是長期存在的客觀情況。因此,要求纖維企業完全掌握藝術創新,或要求面料、服裝企業絕對理解技術創新,都不現實。比較合理的做法是,產業鏈各環節首先都需要深刻理解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的重要性,并通過各環節間的有機融合,達到將二者統一后呈現給最終用戶的目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