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出疆難”引熱議
新疆棉 重要的不只是運輸
為解決新疆棉花積壓問題,鐵道部決定自5月1日起組織搶運出疆棉花,(詳見5月30日本報《新疆棉積壓 鐵道部“四優先”讓行》報道),從中可以看出鐵道部搶運新疆棉的決心與力度。這一消息對于新疆當地棉花生產企業,以及國內主要紡織大省產生怎樣影響,是否可以緩解企業用棉壓力?本報幾路記者深入用棉大省了解紡織企業用棉情況,多數企業反映,由于新疆棉價格高漲,國內外棉價拉大,企業已經更多選購進口棉,少用或不用新疆棉。
一,產地回應
新疆:入疆的車皮少
據某新疆產棉企業負責人介紹,鐵道部“四優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會緩解新疆棉出疆難的問題。但是從目前來看,依然存在著出疆車皮無法滿足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出疆的車皮多,入疆的車皮少;手續辦理麻煩,導致出現車皮掛空現象。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新疆棉已無價格優勢。但是品質優勢仍是國內企業選購的主因,以長絨棉為例,新疆產長絨棉以手采為主,比國外機采長絨棉雜質少。
看好派
,湖南:利用搶運利好消息保增長
湖南紡織企業一致認為這對湖南紡織行業是一大利好消息。
湖南是我國的產棉大省,棉花種植面積在250萬~280萬畝,棉花產量為350萬~400萬擔左右,年產皮棉32萬噸,但棉紡企業用棉每年多達60萬噸,這就意味著湖南有近1/2的棉花依靠從省外重點產棉區和國外進口。據悉,湖南紡織幾個大型龍頭企業過去因運輸渠道不暢,路途遙遠,過去用新疆棉的比重只有10%左右,90%從省內或河南等省購入。
據湖南省紡織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劉輝透露:湖南紡織行管辦對這一利好消息非常重視,立即由省紡織辦行業指導處負責對全省用棉企業進行調研、建立數據庫,號召選用新疆棉的用棉大戶,利用目前新疆棉積壓,鐵道部“四優先”讓行的有利條件,備足用棉,實現保增長。
看衰派
1 江蘇:搶運措施有勝于無
江蘇棉紡織企業表示,確實存在新疆棉運不出來的現象,“用新疆棉運輸比較難,車皮貴,鐵道部的搶運措施有勝于無,還是有點治標不治本”,是部分企業的心聲。
據了解,江蘇悅達紡織集團進口棉占比80%,新疆棉占比15%,本地棉占比5%。江蘇聯發紡織集團進口棉占比50%,新疆棉占比50%,現在尚有560噸棉花無法運出新疆。張家港金陵紡織有限公司使用進口棉、新疆棉、本地棉的比例是5:1:4。江蘇東華紡織有限公司主要使用美棉、澳棉、巴棉和印度棉,該企業認為,“新疆棉的關鍵是價格問題,本地棉關鍵是質量問題”。有企業透露,因為新疆棉運不出來,所用的少量新疆棉也是商販運到地方后,企業再從商販手中購買。
企業普遍表示,鐵道部搶運新疆棉出疆,對企業是否有用,到目前為上還沒有體現出來。因為新疆棉的價格居高不下,雖然質量不錯,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只能少量使用。
“為什么國產棉花價格遠遠高于進口棉?政府為了保護棉農利益收儲棉花,然后再高價放儲,保護了棉農利益,可誰來考慮紡織企業的利益呢?”這是紡織企業的心聲。他們呼吁國家改革目前的棉花流通體制,照顧棉農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中國3000萬棉紡產業工人的利益,畢竟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才是我國紡織產業長期穩定快速發展的基石。
,2 河南:棉紡織企業反映平淡
“棉花本是紡織企業生存的糧食和發展的基礎。如今,持續拉大的國內外棉花價差讓不少企業調整了用棉渠道。”河南業界一位資深人士說。
河南以棉紡織為主,全省擁有規模以上紡織企業1428家,其中70%為棉紡織企業,擁有紗錠1800萬枚,年產棉紗465萬噸,在全國位居第三。按60%的用棉比例來算,年用棉量在280萬噸左右。以往棉花來源主要靠新疆棉、進口棉、本地棉3個方面。
目前,國內棉價比國外棉價高出5400多元/噸。因此,新疆棉失去了競爭力,棉花來源渠道開始發生變化,進口棉上升為第一位。
有一家38萬錠的河南民營紡織企業,以往全部用新疆棉,現在,已大部分調整為澳棉、美棉,因其價格在19000~19500元/噸,比新疆棉便宜,而且用澳棉成紗品質好,賣價高。誰還再用新疆棉?
不少企業反映,“在紡織行業形勢好時,新疆棉出疆難,現在企業缺訂單,開工不足,棉花需求不旺,反倒新疆棉大量出疆。這是“馬后炮”,對拯救棉紡織企業作用不大。同時也說明國家調控政策滯后。”棉價忽高忽低,其結果是既傷紡織行業,又傷棉農,從而導致棉價周期波動,行業競爭力減弱,我國紡織品國際市場份額轉移至其他國家,紡織行業困難進一步加劇。
企業認為,穩定我國棉花生產是根本。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政府參考糧棉比價和棉花與其他商品的比價,根據國內外棉花市場供需狀況,對棉農實行最低收購保護價制度;提高種棉補貼,調動棉農種棉積極性,加大棉花生產投資,提高棉花單產和品質;加強對棉花產業的宏觀調控,加強農產品期貨和電子交易的監管,保持市場平穩;加快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實現內外棉價的市場化對接;及時發放棉花進口配額,平抑棉價。
,3 河北、上海:新疆棉價格高用不起
對于許多河北紡企而言,新疆棉一直都是生產高檔產品不可缺少的原料。近年來,河北棉紡織產品檔次升級加快,高檔紗線產量增加,對于新疆棉的需求量也持續增長。
然而今年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因為國家收儲,今年新疆棉在市場上的流通量大大減少且價格偏高,使得許多用棉企業望而卻步。據了解,目前河北省幾家生產高檔紗線的大型棉紡織企業使用新疆棉的比例不足30%;而性價比相對較高的進口棉則備受青睞,使用比例占到50%~80%;價格便宜的本地棉使用比例約占20%,主要用于紗支較低的氣流紡;以低支紗為主的眾多小企業更傾向于使用本地棉。
上海申安紡織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為特色的高端棉紡企業,贏得了優衣庫、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知名品牌的信賴,因而對高品質棉花的需求量較大,對新疆棉一直用得比較多。但是今年以來,新疆棉價格高企,創歷史新高,與之相比,進口棉明顯低于新疆棉。為此,企業從經濟效益出發,不得不減少或停用新疆棉。
有的企業向記者反映,國家在這個時候搶運新疆棉就像“舉杠鈴”,國家不得益,農民也不得益。
面對這種狀況,許多棉紡企業希望國家合理控制棉價,尤其是新疆棉的價格,因為對紡企而言,棉花占了總成本的70%~80%,對企業盈利狀況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4, 陜西:公路運輸緩解運輸難
近日就新疆棉的使用和運輸情況,記者走訪了西安、咸陽和寶雞的一些棉紡企業。大家認為新疆棉的積壓不僅僅是運輸問題,還存在價格高、質量參差等問題,因此導致企業用新疆棉的數量越來越少。
陜西大榮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寬錄告訴記者,往年企業用新疆棉約3000噸,約占企業總用棉量的60%左右。今年主要購買的是進口棉。由于新疆棉運輸方面存在問題,企業近年來購買新疆棉都是直接運到工廠后再付款。
西安紡織集團董事長顧憲祥說,新疆棉由于鐵路運輸問題多,使運棉的成本增加,再加上新疆的棉花價高,今年企業主要用的是進口棉,新疆棉的數量在不斷減少。以前企業的純棉產品約占總量的70%,現在由于增加了粘膠、滌綸、超細旦等化纖產品,使企業的純棉產品已下降到30%。
陜西同潤紡織公司的董事長胡小利告訴記者,企業年用棉量為10000噸左右,新疆棉大約在6000噸左右,企業主要靠公路運輸新疆棉,這樣可避免鐵路運輸難的問題,還能節約運輸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