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泉制鞋:做專做精、產銷結合和技術創新
這段時間正是皮鞋生產的淡季。不過,在洲泉鎮的足佳鞋業市場,記者看到的卻是一片繁忙景象:上午8時,在“金舟·同舟皮業”商鋪前,3輛卡車送過來12萬尺皮,5名員工忙不迭進進出出搬運皮料。一打聽,原來商戶們正趁著淡季抓緊備貨。
說起洲泉鎮,不但有桐昆、新鳳鳴等4大集團企業,還有制鞋和蠶絲被兩大特色產業,形成“4+2”的局面。洲泉鞋業協會會長費金倫告訴記者,包括手工作坊等在內,洲泉鞋業特色園現在匯集了大大小小590家企業;以“奇蘭朵”為龍頭的250家生產成品鞋企業中有12家出口國外。加上足佳鞋業市場,洲泉鞋業已形成一個大規模的產業群。
面對今年并不景氣的經濟形勢,洲泉鞋業的發展同樣面臨嚴峻考驗:原材料、勞動用工成本上升,訂單減少。對此,眾多鞋業經營者通過做專做精、產銷結合和技術創新等途徑,來提高產品附加值,為自己贏得發展空間。
在足佳鞋業市場,“金匯鞋材”總經理鐘金奎做皮鞋生意已有10多年了。“現在,全市生產的皮鞋中有80%買的是我家的內底。”據鐘金奎介紹,鞋底共分三層,他只經營其中的“中底板”,通過做專做精,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說到鞋業市場的發展,鐘金奎也是頗多感慨:“10多年前,在洲泉鎮老的皮鞋市場,只有3家像樣的鞋材商鋪。再看看現在的市場,各類鞋輔料應有盡有,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也為周邊鞋企提供了便利,降低了采購成本。”
在相隔不遠的“金舟·同舟皮業”商鋪,近300平方米的商鋪內層層疊疊堆了兩人高的皮料。“單是牛皮就有四五十種,這里堆放有價值上千萬元的皮料,每個月我們進貨就要100多萬元。”談起自己的經營之道,總經理陳愛芳表示,自己的貨源比較豐富,品種齊全,并在運營中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機制,擁有300多位固定客商。現在只要客商一個電話過來,就直接把貨給對方發過去。
據陳愛芳介紹,之前商鋪設在杭州的鞋材市場,看到洲泉制鞋企業比較集中,才搬到了洲泉。她說:“洲泉鞋業產業鏈集鞋材供應和生產營銷一條龍,產、供、銷一體化,我們很方便出貨,企業也能快速從我們這兒取得貨源。”
在洲泉工業區,嘉興奇蘭朵鞋業有限公司是規模較大的鞋企,去年一年就有近40萬雙鞋子出口到俄羅斯、日本等國。記者看到,每個車間都設4名檢驗員和1名車間主任。在劃料車間旁邊,每隔幾道工序,就站著一名檢驗員嚴格把關。“制鞋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做好技術革新,以先進設備取勝。”企業負責人趙仿南告訴記者,他們專程從意大利進口的機器流水線,一套就可以省去35名工人人工鉗幫的工作量。
正是通過發揮自身優勢,傳統的洲泉制鞋產業走出了自己的一條康莊大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