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被》新標準:絲綿增重項目如何測?
2020年5月1日,GB/T 24252—2019《蠶絲被》標準正式實施,相比于2009年版本,該標準針對產品近年來出現的新的問題,修改了不再適合的舊指標,增加了新的考核內容,進一步提升蠶絲被產品質量水平。但新標準實施后,很多檢測機構也面臨一些問題:新增的檢測項目如何操作?有沒有統一的操作規范?檢測人員具體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因此本期我們邀請GB/T 24252起草單位之一的蘇州市纖維檢驗院專家孫晨曉對蠶絲被增重項目的測試進行解讀。
孫晨曉,2007年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2014年蘇州大學在職碩士畢業,從事紡織品化學檢驗工作10年以上,2014年起擔任蘇州市纖維檢驗院化學項目負責人,主持及參與了多項國家、省級科研項目。GB/T 24252—2019《蠶絲被》新標準起草人之一。
1新標準要求,蠶絲被不能增重處理,并增加了定性試驗方法,請問這項測試是基于什么考量的?
近年的蠶絲被風險監控測試結果顯示,蠶絲被絲綿增重問題突出。在2018年蘇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的蠶絲被風險監測中,蠶絲被產品的增重檢出率達到了15.0%(40批次中共有6批檢出);2019年,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中心開展的蠶絲被風險檢測中,增重檢出率則達到了6.25%(80批次中共有5批檢出)。而且,據檢測結果顯示,增重處理的蠶絲被的增重比例達到20%~100%不等,平均增重在50%左右,這個數值相當于消費者買一條三斤的蠶絲被,里面有一斤是化學試劑。絲被增重現象嚴重擾亂了蠶絲市場的健康發展,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但是,由于增重處理的蠶絲在微觀形態、溶解狀態等性能上與常規蠶絲并無明顯的差異,采用常規的成分測試方法例如顯微鏡法、溶解法、燃燒法等都檢測不出增重成分,所以在新的《蠶絲被》標準中,增加了蠶絲被增重劑檢測試驗。以期在新版標準的要求下,可以規范企業的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蠶絲被絲綿增重有哪些種類?新標準中的方法主要針對哪些種類?
據文獻描述,蠶絲纖維增重的方法有甘油增重、金屬鹽增重、絲膠固著技術增重、絲素固著技術增重、聚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技術增重等。受成本及操作難易程度影響,其中最常見的是甘油增重和聚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技術增重。在早期的樣本研究中甘油增重占有很大比例。甘油增重檢測主要由于甘油的吸水性很大,故采用甘油增重的蠶絲絲綿在回潮率試驗中通常會出現異常數據。
但是近年來,通過大量的研究和檢測實踐發現,絕大部分的蠶絲綿增重均為聚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技術增重。聚甲基丙烯酰胺接枝增重的蠶絲絲綿在檢測中則難點較大,其纖維含量定性定量、回潮率、含油率、殘膠率等包括很多其他技術指標均與未增重的蠶絲綿無明顯差異。
此次新標準中蠶絲被增重劑的試驗,總共涉及了4種,分別是GB/T 32016—2015《蠶絲氨基酸的測定》以及GB/T 24252—2019《蠶絲被》中的附錄C、D、E,其中附錄C、D方法只能對聚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技術進行測試,附錄E與標準GB/T 32016方法則能對大部分類型的增重絲綿進行測試。
3蠶絲被增重劑的試驗是如何操作的,對該項測試結果的要求是什么?
新版《蠶絲被》標準中,附錄C方法主要是往蠶絲絲綿中加入濃鹽酸(12moL/L,濃度為36%~38%)中,在室溫環境下溶解后形成淺黃色溶液,經過一定時間后,通過溶液顏色的變化來判定是否為增重絲綿。一般情況下,未增重的絲綿會變成紫色,增重過的絲綿則不變色。如圖1所示。

圖1附錄C方法蠶絲被增重試驗結果
附錄D方法是主要往蠶絲絲綿加入一定量的鹽酸(6moL/L),并將其放入恒溫干燥箱中在高溫環境(110℃)中放置一段時間將其水解,通過觀察是否有沉淀析出來判斷是否為增重絲綿。一般情況下,未增重的絲綿一般沒有沉淀析出,增重的絲綿則會有沉淀析出。如圖2所示。

圖2附錄D方法蠶絲被增重試驗結果
附錄E與GB/T 32016標準的前處理方法與附錄D方法類似,預處理后,將酸性水解液取出趕酸,再用相應試劑溶解。附錄E方法為柱前衍生,將樣品溶液衍生定容后經高效液相色譜儀檢測得出氨基酸的含量。
GB/T 32016則是將樣品溶液簡單處理用氨基酸分析儀檢測,因該設備配有柱后衍生系統,故能在儀器內衍生后測定氨基酸含量。標準中規定了蠶絲蛋白所有氨基酸總量應達到95%以上,如果是測定4種氨基酸(絲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含量,則4種氨基酸含量之和應達到77%以上。
4標準中涉及的幾種絲綿增重檢測方法有何區別?
附錄C、D的方法操作相對簡單,儀器設備要求較低,且試驗時間短,但是無法對增重進行量化考核,且具有增重劑種類的局限性。這兩種方法,主要面向企業工廠,可以作為企業自身內部質控的有效手段。
附錄E方法的預處理同附錄D類似,酸水解后通過柱前衍生,再經過液相色譜設備對氨基酸衍生物的測定來得到氨基酸的含量,通過氨基酸含量計算,來驗證蠶絲被是否增重,此方法測試時間相對較長,對儀器設備有一定要求,該方法適用于國內大部分檢測機構作為日常檢測蠶絲被增重的有效手段。
GB/T 32016標準可以對蠶絲蛋白中所有氨基酸進行有效測定,氨基酸含量測試結果精度高,準確度高,但是儀器設備投入較大,檢測周期也長,適合有氨基酸分析儀的機構開展對蠶絲絲綿增重檢測或蠶絲蛋白組成研究。
5在檢測中,該項目有哪些難點?對檢測人員和設備有哪些要求?
蠶絲絲綿增重劑目前難點主要有兩點:
一是增重劑種類的局限性,附錄C、D只能測試聚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技術增重的蠶絲,對其他種類的增重無法有效監測,附錄E和GB/T 32016則對蛋白類物質增重有可能無法準確測試。不過,目前發現的蠶絲絲綿增重種類絕大部分均為聚甲基丙烯酰胺接枝,所以這4種方法都是可行的;
二是附錄C、D方法在測試柞蠶絲時不太適用,附錄E方法和標準GB/T 32016方法測試柞蠶絲時結果有干擾,在測試遇到問題時可以采用多方法聯合測試。
對于測試人員來講,新版標準中附錄C和D方法,操作比較簡單,只要經過一些簡單的安全培訓人員即可勝任,儀器設備要求不大。附錄E方法和標準GB/T 32016方法,儀器設備則要求實驗室需要配置有高效液相色譜儀或者氨基酸分析儀,試驗人員需要有一定的儀器設備操作基礎和具備一定的分析化學知識,對人員設備要求都較高。
6從測試結果看,增重處理對蠶絲制品有什么影響?
首先是經濟利益受影響。通過研究發現,增重對蠶絲最主要的影響是單位質量的蠶絲蛋白被增重劑所替代,蠶絲被品質及舒適性受到影響,消費者花高價買的天然蠶絲,實際上買到的卻是增重劑化學試劑,消費者的利益受到了損失。
其次是具有潛在的健康危害。增重劑本身可能就有毒性,如金屬鹽增重會有存在重金屬殘留的風險,聚甲基丙烯酰胺接枝增重的蠶絲有可能會釋放出甲基丙烯酰胺單體等有毒有害物質等。
增重絲綿對蠶絲物理性能的影響目前還不明確,需要進一步研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