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澳投資的加速 收購澳棉商提高競爭力
澳大利亞副總理兼國庫部長韋恩·斯旺上周批準,中國山東如意集團(000626,股吧)(000626,股吧)控股的財團可以參與收購澳大利亞最大棉花生產商丘比公司的競爭。幾天來,不斷有報道出現在澳大利亞主要媒體上,表達對山東如意(002193,股吧)(002193,股吧)成功收購的擔心。中國公司收購澳棉商到底觸動了誰的神經?
澳大利亞人關心丘比公司的歸屬情有可原,這不僅因為丘比公司是全澳最大的棉花生產商,產量占全澳總產量的十分之一,還因為公司在昆士蘭州南部擁有9.3萬公頃土地,巴朗河流經其間,境內有多個大型水壩和灌溉設施,持有全澳最大的用水執照。
不過,丘比公司欠債超過3.2億澳元,從2009年開始自愿進入監管程序。公司的債主包括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太陽集團銀行一直在通過出售丘比公司的棉花產品止損。
細看山東如意的收購條件。根據澳大利亞政府的要求,一旦收購成功,山東如意與澳大利亞本地紡織企業蘭皮爾公司聯合組成的財團必須在3年內將對丘比公司的持股比例從80%減少到不超過51%;收購方還承諾不會削減工作崗位,所有現有員工待遇不變;本地家族企業蘭皮爾公司將運營并管理丘比公司。至于用水補貼,收購方也同意在水市場上出售所有未使用完的配額,這意味著政府可以通過這個市場回購所有補貼。
此外,由于收購金額可能超過3億澳元,這一收購案也按照規定交由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核委員會審核,并且通過了澳國家利益審核。一旦收購成功,山東如意還必須每12個月向委員會報告進展,以便對方核查是否兌現收購時的承諾。
平心而論,這樣的收購條件不可謂不全面,對于當地經濟、就業、澳大利亞紡織行業的照顧不可謂不周到。然而即便如此,仍有澳議員跳出來重彈“保護國家利益”的老調。且不說他們罔顧山東如意本身30%的股份屬于日本企業伊藤忠商事的事實,按照他們的邏輯,丘比公司現有員工的福利不是國家利益?地方經濟繼續受丘比公司的拖累不是國家利益的損失?整個澳大利亞棉花產業繼續動蕩符合澳大利亞國家利益?
隨著中國企業在澳投資的加速、在澳業務的拓展,澳大利亞國內這種條件反射式的反對聲時有發生,常常把一樁普通的商業案例變成影響兩國關系的事件,此前,華為公司被禁止向澳大利亞國家寬帶網項目提供設備就是典型一例。
說這樣的反對聲是條件反射式的,因為他們完全無視中國經過30多年的努力已形成高度市場化的經濟,無視中國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都已走上市場化道路,甚至一些中國企業本身在資本上已經國際化。這些中國企業像世界各國其他企業一樣,按照市場規則進行商業運作。
回到山東如意的這次收購,通過收購,如意集團能夠獲得穩定的、高質量的原材料供應,因此在世界紡織市場上更具競爭力,這就是為什么它愿意滿足澳方的諸多限制條件。澳大利亞有關方面應該給予中國企業以公平、非歧視性的投資環境,這才符合雙方利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