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部縣:多管齊下抓秋蠶成效顯著
南部縣蠶桑局為了充分利用桑樹資源,挖掘現有養蠶潛力,千方百計抓好秋蠶生產。目前,全縣正值秋繭收購期,據各蠶繭收購蠶業合作社反映,今年南部秋季蠶繭有三大特點:一是產量高,養蠶農戶平均單產在38公斤以上,是近年來少有的產量;二是質量好,農戶銷售的蠶繭色澤好、自然上車率高、繭層厚,秋季蠶繭質量超過春季;三是化蛹率高,所收蠶繭的化蛹率均在98%以上。南部秋繭取得如此效應在于:
一是抓人員到位。為了真正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南部縣蠶桑局職工轉變工作作風,三十位職工冒酷暑,深入蠶桑重點鄉鎮與各鄉鎮蠶業合作社一道,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演示。
二是抓學習到位。為了解放思想、開闊眼界,南部縣委縣政府組織鄉鎮領導和蠶業合作社社長遠學廣西、近學涪城,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效仿外地的優秀做法,切實做好秋蠶生產各階段工作。
三是抓培訓到位。為了讓蠶農真正掌握養蠶技術,一方面南部縣蠶桑局擠出工作經費拍攝制作了《“四化”養蠶科教片》,利用縣鄉有線電視定時播放,另一方面以村為單位開展面與面的技術培訓,再一方面就是深入養蠶農戶家中手把手地引導蠶農養蠶。
四是抓消毒到位。為了有效防止蠶病危害,南部縣蠶桑局組織各蠶業合作社開展一家一戶的秋蠶前的統防統消工作,同時對全縣的共育戶和養蠶大戶的消毒情況進行抽樣鏡檢,對發現消毒不嚴的,及時通報追蹤補消,將病原徹底消滅在養蠶前。
五是抓共育到位。為了認真貫徹“大小蠶分開飼養”的技術路線,秋季全縣啟動了482個共育室,共計共育小蠶25200張。
六是抓省力到位。為了降低勞動強度、節省勞動成本,全縣全面推廣了大蠶省力蠶臺育和自動上簇技術。
七是抓飼養到位。為了讓蠶兒吃好吃飽,普遍采取了小蠶防干育、大蠶薄食多回育和加喂夜蠶的措施。
八是抓簇管到位。蠶繭質量的優劣,取決于簇具的種類、上簇的時間、簇中的管理以及采繭的時間、采繭的方法、蠶繭堆運的方式。為了做好這一工作,全縣淘汰了草籠和陳舊的篾折簇,全部推廣使用方格簇和塑料折簇,同時加強了捉浮蠶和翻簇涼簇等工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