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產品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外部需求萎靡不振
毛紡織是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的毛紡織行業呈現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尤其是2005年以后,隨著電腦橫機的普及,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一大批企業的快速發展,涌現出很多技術水平高、產品品質好的優秀企業,贏得了全世界服裝客戶的青睞。
不過,在發展過程中,企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當我們行駛在發展快車道上時,這些問題會被掩蓋起來。一旦遇到危機,之前的問題與漏洞就會一起呈現出來,嚴重阻礙我們的發展,甚至使企業陷入困境。
毛紡織行業也不例外:2009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以來,造成全球范圍內,尤其是歐美及日本市場的低靡,外需不振直接導致國內的行業產能過剩,再加上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國內的很多毛紡織企業感覺一下子進入了寒冬。
在第21屆Spinexpo上海紗線展上,毛衫縱橫對行業內極具代表性的數十家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入采訪,全面分析了當前行業的形勢,遂成此文,期望能對行業的發展有所幫助……
1.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我們在采訪中,企業普遍反映目前的生產成本過高,其中用工成本是企業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通脹壓力、社保繳費基數提高是造成企業用工成本提高的直接因素,再加上近幾年我國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搶占了大量的勞動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員工的工資預期。這些都使本來利潤率就偏低的紡織行業經營狀況雪上加霜。
用工成本的提高,直接導致的就是用工荒。伴隨著國家城鎮化建設的逐步深入,國內農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對于農民工來說,家鄉的工作機會和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年輕人缺乏外出打工的意愿和動力。不僅是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甚至曾經的農民工輸出大省,例如河南、四川、安徽等省份的一些地區,如今也出現了用工荒。
除了用工成本外,“稅負過高”也是采訪中企業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伴隨著國家“十二五”規劃的落實與深入,相信這個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
2.外部需求萎靡不振
隨著歐債危機的逐步發酵,世界經濟普遍陷入低靡。一直以外貿出口為主的國內毛紡織行業自然未能幸免。
盡管市場狀況不佳,但如果仔細進行剖析,其中還有不少的文章……
上海協大公司的林雨華總經理向毛衫縱橫記者介紹說:“雖然表面上看訂單總量在降低,但訂單量的萎縮主要集中在低檔產品,而中高檔產品以及對品質要求較高的客戶訂單數量改變卻并不大。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盡管終端市場受到影響,但消費者卻更加理性,他們會減少低端產品的沖動消費,而轉向購買品質更為理想、性價比更高的產品,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高品質產品的市場需求;第二,迫于形勢壓力,客戶會急于降低生產成本,所以低端客戶會轉投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加工基地,而高端客戶由于對產品品質要求更高,東南亞地區的工廠在短期內又無法達到其對品質的要求,所以這部分客戶更多地會選擇留在國內。”
所以,對于外貿企業來說,對合作伙伴進行更加細致的篩選,是應對危機的重要方法之一。
3.國內市場開拓艱難
面對外圍市場的疲軟,很多企業開始著眼于內銷市場。尤其是很多的毛織服裝企業,品牌化成為他們的首選戰略。傳統意義上,所謂服裝品牌化就是企業獨自進行產品的設計與開發,然后通過自建門店或代理批發拓展下游的銷售渠道,最終實現與終端用戶的對接。但是,在我們調研中發現,這樣一個看似十分成熟的商業模式,在當前這個紛繁的市場狀態下,卻極難奏效,究其原因:
首先,對于企業來說,做加工與走品牌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經營模式,前者是按需定量生產,因此風險較小,而后者要考慮市場需求、產品設計開發、庫存控制、渠道管理等諸多問題,風險較大。很多制造型企業轉型初期,憑借著之前積累的資本,用粗獷型的發展思路做品牌,大干快上,最終都敗在了庫存上。
其次,國內的服裝零售終端市場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趨于穩定與飽和,消費者對服裝的訴求也從簡單的保暖向審美、時尚,甚至精神滿足方向轉移。對于轉型較早的國內品牌,以及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品牌來說,深厚的市場根基已經使他們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而對于新品牌來說,則很難在紛繁的市場中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再加上隨著零售市場由藍海變為紅海,房租、進場費等成本快速提升,之前的市場紅利已經消失,新品牌要想贏得市場難上加難。
盡管困難重重,但很多企業都表示,走品牌化路線,注重內銷市場將是企業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方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