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價下跌成本仍高 棉企繼續推遲開秤
河北省有28家棉花企業有送檢量,其中僅有10家棉企送檢量在百包以上,剩余18家棉企送檢數量較小。從檢驗結果顯示:棉花質量較好,白棉3級占主體,但近段時間由于現貨行情不佳,開秤收購的棉企放緩了收購步伐,多數棉企依然遲遲不開秤。
進入新年度以來,由于國家取消臨時收儲制度,初期內地目標價格補貼政策不明確,而后的消息籠統為:國家將對黃河、長江流域主產棉區的棉農給予定額補貼,補貼對象為實際棉花種植的農民,確種植棉農得到實惠。籠統的概念無具體金額以及具體執行方案,讓內地棉企及棉農對補貼根本不抱有任何幻想。
部分激進的棉花企業在9月中下旬陸續開秤進行收購,籽棉價格多為3.5--3.6元/斤,但是隨著行情的陸續下跌,開秤棉企放緩了籽棉收購步伐,前期收購除了有訂單在手的棉企按照訂單銷售外,其余棉企均進入虧損地步。
目前收購價格下降至3.2元/斤(衣分率37%,回潮率12%),而且棉企收購起來依舊是比較擔心。若按照3%虧損,加工費用1000元/噸,棉籽銷售價格按照1.05元/斤計算,折合皮棉生產成本為14900元/噸,此成本價格依然高于近期上漲后的CF411合約14300元/噸的價格。
受現貨行情銷售不佳的影響,多數棉企生產皮棉銷售難度大,因此棉企陸續下調籽棉收購價格以控制風險,另一方面棉農也因籽棉價格下降幅度較大,惜售心理增加,目前當地籽棉收購市場處于僵持狀態。未開秤的棉企表示等過了“十一”國慶節之后看市場行情在做考慮是否開秤進行收購。
據調查了解,日前多數紡織企業無采購意愿,主要原因為:一是紡織企業經營難度大,棉紗市場依舊疲軟態勢,整體購銷清淡,高支紗生產廠家以銷定產,產品庫存壓力大,對原材料保持較低庫存,采購意愿不大;二是新花即將大量上市,陸續下跌的皮棉行情導致企業推遲采購,或者小批量零星采購;三是多數企業對后市行情持悲觀態度,看空氣氛嚴重,采購十分消極,有訂單才生產;四是紡企資金流動緩慢,產品嚴重積壓,企業無力采購。
29日當地印度棉S-61-5/32皮棉銷售報價為15000元/噸,較前日下跌200元/噸,較上周同期下降了500--800元/噸,地產棉現貨3128級皮棉銷售報價為15200元/噸,4128級皮棉銷售報價為14700元/噸,除部分外棉有零星成交外,地產棉幾乎無成交,報價呈有價無市態勢,多數人士對后市行情持悲觀態勢,盡管近兩日鄭棉期貨行情受25日全國棉花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穩定棉花市場,嚴厲打擊期貨投機炒作,引導大型棉商積極入市收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開始反彈回漲,但是現貨市場受紡織企業無大的改觀的影響,棉花市場前途終將是暗淡無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