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專業市場火爆的背后 企業轉型要靠誰?
廣東服裝生產量占全國產量五分之一,出口額連續多年蟬聯全國第一。而在廣東的服裝業中,廣州無疑是重中之重,流花商圈、十三行商圈、中大商圈、沙河商圈都是流通領域的重要環節。但不容回避的是,專業市場火爆的背后,面臨交通、物流、消防等社會管理難題,加上電商沖擊,人工成本上漲,商家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傳統專業市場應怎樣升級轉型?政府在其中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現狀:流花商圈服裝年銷量突破400億元
廣東的服裝生產行業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廣東服裝生產加工量穩居全國第一,一年總產量為45.27億件,占全國產量五分之一。出口服裝涉及金額270億美元,連續多年蟬聯全國第一。
而廣州無疑是廣東服裝行業的重鎮,流花商圈、十三行商圈、中大商圈、沙河商圈都是有名的服裝流通地,其中僅流花商圈就聚集了超過30家專業服裝市場,經營面積近150萬平方米,商戶3萬多家,年銷售額突破400億元,是我國服裝行業內影響力最大的商圈。
廣州的專業批發市場發展起步早,歷史長,總體規模大。廣州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林國強表示:“目前,廣州市共有889個單體市場。”了解到,在這889個市場中,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就有158個,超百億元的市場有10個。
“遍地開花的批發市場,確是一個矛盾的存在。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已經提了很多年,但如何轉、怎么轉依然是個難題。”市人大代表楊杰鋒在調研中表示。
了解到,廣州不少專業批發市場位于老城區。據廣州市商務委介紹,廣州近千個專業批發市場中,80%位于中心城區的5個區。其中許多批發市場在交通、倉儲、物流等方面的配套設施已無法滿足需求。
而且,這些批發市場地處交通要地,大小貨車云集,很多市場還靠人力搬運,長期以來成為交通擁堵的黑點;市場房屋多以舊式磚混結構為主,多處樓房經鑒定已是危樓,采光不足、衛生堪憂、消防隱患、雨污未分流;居民構成復雜,治安隱患不容小覷。
困境:新款如放上網仿品馬上就出現
從全球經濟低迷到國內經濟調整,從消費增長放緩到綜合成本提高,從產業要素變化到競爭格局重組,廣州服裝業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在服裝界打拼20年多年的徐先生表示,近幾年,存庫服裝最多時達到60萬件,以每件50元的生產成本計算,單單積壓的生產成本就達到3000萬元。“現在做批發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庫存的壓力”。
除了庫存的壓力,人工成本上漲也讓不少商家難以承受。服裝生產商童暉表示,在2008年以前,在出廠成衣的成本中,人力成本占30%,現在已經飆升至45%,也就是說,在過去幾年,人力資源成本增加了50%。
了解到,專業市場實現轉型升級并不容易。就拿最新提出的“互聯網+”來說,在服裝銷售方面至今仍是“說說而已”,“三現”交易仍是主流,店主們對電子商務似乎不怎么買賬。
白馬服裝城的檔主陳小姐表示,她認可電子商務可以節省店租、水電的優勢,但她并不認為電子商務化是迫切的。“服務批發市場內有很多商戶都有自己的工廠和倉庫,我們開店,擺放的都是樣板,客戶現場看貨、下單,我們聯系后方生產廠商發貨。客戶肯定要到現場看,這件衣服用多少針、什么原料、設計的質量,這里光在網上看圖片是看不到的。”她說,這種模式使得整個流通過程的各環節都互相依賴。
發現不少商戶都認為服裝批發市場的轉型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存在較大障礙。而最大的障礙,就在于電子商務易引來其他商家模仿。一位蔡姓檔主表示:“我看過一些服裝批發網站,放上去的多數是舊款,如果客戶要買爆款,仍要現場看。”
不少商戶贊成蔡姓檔主的觀點,他們稱,這是行業特征決定的,每個商家都有自己的服裝設計團隊,不停推出新款,“沒有商家會傻到一出新款就放到網上,因為一上網,仿品馬上就出現”。“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商戶之間很少到對方店里的原因,這些都是行規。”一名商戶說。
在白馬服裝網上看到,雖有產品顯示數十到數百件的銷售量,但沒有看到任何評論。
支招:企業轉型不能光靠政府在背后推
一方面是商戶對傳統現金、現場、現貨模式的依賴以及電子商務的沖擊,一方面是市場管理方的一系列舉措和各方的愿望。當兩者相碰,必將引起陣痛。
市商務委副主任林國強認為,廣州專業市場的特點在于投資主體非常復雜,這導致產業結構也復雜,所以轉型升級是一項“巨大復雜艱難的工程”。
對于廣州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市人大代表楊杰鋒與陳平都表示,“廣州批發市場的轉型升級提了許多年,但是困境依然存在,并不是說轉就能轉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轉不好,可能會對一個產業、一個行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楊杰鋒建議,政府要做好指引與協調。他提出:“政府不能什么都包辦,但規劃與布局是需要政府做的。同時,要利用市場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做好轉型升級。不肯轉、固步自封的批發市場和企業,必然會被市場淘汰。要讓企業對轉型升級有積極性,而不是靠政府在背后推著走。”
陳平則提出:“企業與個體戶一定要利用好互聯網與物聯網,這樣不僅能大大節省成本,提高利潤,還能為自己贏得先機與商機。同時,政府也可以立標桿的形式,讓轉得快且好的企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