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花廠做“點價”套保已沒有多大意義
11月10日以來的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可謂吊足了多空雙方的胃口,從暴漲到暴跌只是短短的三分鐘功夫,其中尤以棉花、橡膠的波動幅度大。CF1701合約11日從17005漲停到14775跌停只用了“半支煙”的時間。疆內棉花企業對鄭期主力合約再次沖上16000、17000的預期強烈,扛住棉花現貨價格,“寧缺勿濫”的想法占據主流,買賣雙方的心理預期差價拉大到500元/噸以上。CF1705、CF1701盤面價格比較接近,外商和貿易商的基差大多在770-800元/噸(1705為主力合約),因此軋花廠做“點價”套保已沒有多大意義,現貨銷售壓力呈現上升。
11月16日一些棉商疆內標準級棉花的采購價14700-14750元/噸(公定結算),對疆內手摘棉企業而言此價格吸引力很有限,一方面皮棉綜合成本普遍在15500元/噸以上,另一方面對短期新疆棉出疆運力“瓶頸”難解,內地市場高等級高品質棉花現供應真空將進一步推高棉價的期望。筆者雖然也認可短期鄭期、現貨有回補上漲的可能,二者雙雙突破16000元/噸似乎阻力不大(現貨指“雙28/雙29”皮棉),但反彈的高度比較有限,軋花廠、棉企要抓準時機,勿錯過順價銷售、解套。
首先,下游服裝、坯布市場對棉花、棉紗上漲形不成支撐。11月上旬以來,江浙、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織布廠、坯布經營商紛紛反映“生意難做”,坯布報價不僅拖了棉花大幅上漲的后腿,而且隨終端市場接單趨緊、現金流匱乏,成交價有疲軟回調的跡象。另外近日江浙等地印染廠染費大幅上漲,對織布廠、服裝廠的沖擊都比較大(匯率的大幅波動對外貿公司、服裝廠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布廠、中間商的日子更加難過。終端的危機和風險必將層層向上傳遞,棉花不可能獨善其身。
其次,進口棉紗再次“搶關奪隘”,國內紗廠危機四伏。據統計,截止11月15日,中國各主港保稅棉紗數量上升至8.5萬噸左右,而從預期抵港來看,11月底、12月下旬有望先后突破9萬噸、10萬噸。目前印度、巴基斯坦產C10S-C32S紗、OE紗等與國產紗的差價達到1000-1500元/噸,競爭力大幅增強。由于供貨量大、染色性好、LC90天等優勢,很多中國布廠、貿易商調整采購方向,對1/2月船期印巴棉紗的詢價、下單不同程度上升。
再次,近期外圍市場或對棉花行情形成利空。其一、從特朗普和美聯儲的表態來看,美國經濟正呈現加速回暖,12月份加息的預期正越來越強烈,大宗商品走勢待商榷;其二、隨各期貨交易所及相關主管部門加大對黑色系、棉花等商品期貨投做炒作的限制、清查,鄭期資金陸續平倉離場,期貨與現貨相互推動、相互借力的希望落空;其三、從時間上來看,2017年3月份以后國家有關部門將重啟儲備棉輪出,從規模上來估測很可能又是200萬噸,留給2016/17年度新疆棉的銷售時間只有短短的6個月時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