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企備貨與新疆運力緊張之間的矛盾激化
本周,國內棉花期現貨價格依然堅挺,棉紗價格上調;國際棉花大幅上漲。即將迎來感恩節,每年這個時候現貨市場都難如人意,市場都進入假日節奏。技術面上,資金開始大量進入3月合約,但市場已經超買,棉價大漲之后美棉出口也必然進一步減少。本周三(11月23日)12月合約進入交割,理論上應該向現貨市場靠攏。
ICE期貨在12月合約交割前大幅攀升,多頭逼倉行為以及中國和印度的短期現貨供應問題促使棉價突破前期高點。印度政府停止使用大面額貨幣之后,印度棉農均都持棉觀望,等待現金支付政策明朗之后再行銷售,導致國內新棉上市量明顯減少。
不過,這應該是個短期現象。目前,印度新棉收獲進展順利,但在資金問題解決和貿易商采購問題解決之前,印度國內價格仍會保持漲勢。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2016/17年度印度棉花產量預計為587.8萬噸,同比增長2.27%,單產增加抵消了面積的減少。
紡企備貨推動棉花現貨走升
臨近11月中旬,各紡企前期競拍的國儲棉已經所剩無幾,因此各方普遍預估紡企會有一輪補庫高峰期,對近期棉花現貨構成推動。根據中國棉花信息網計算,截止到9月30日,全國紡織企業工業庫存數量為71萬噸,使用天數為34天,也就到11月初。此檔口掌握資源的貿易商話語權進一步增加,挺價心理較為強烈。再加上新疆運力緊張,導致現貨價格指數不斷走升。目前3128棉花價格指數15615元/噸,較月初增加250元/噸。
9月底國內棉花商業庫存51萬噸,其中新疆9萬噸左右。10月份紡企消耗競拍國儲棉為主,這部分棉花消耗有限,目前新疆地區入庫庫存在180萬噸,目前新疆地區總庫存已經在190萬噸左右。階段供應整體仍顯充足,在紡企備貨完畢后市場的漲勢或將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新疆運力緊張運輸成本增加
近期棉花對鐵路、公路運輸的需求都在增加。一方面,紡企前期國儲庫存已經所剩不多,補庫量大,另一方面,隨著1701合約交割臨近,棉花加工企業套保倉單在趕著交貨。但運輸卻并不給力,鐵路運輸方面價格提漲、運力緊張請車困難。汽運給力亦不足,一方面是物流商更傾向于利潤空間更大的水果運輸,另一方面,汽運費用高于鐵路300元的現狀令企業難以承受。此外,今年9月“史上最嚴限超載令”發布以來嚴格實行汽車限重,也一定程度削減了運力。所以我們看到,近兩個月疆棉運出量同比下降6成。
目前運輸至內地汽運價格多數在800元/噸以上,已較前期上漲100-200元/噸,部分線路,比如運到江蘇南通的已經高達1000元/噸。短期內很難降下來,新疆棉難以運出,而內地紡企等棉下鍋的情況下,市場也預計仍會維持漲勢。
階段供需整體顯寬松
每年國儲拍賣是在3-8月份進行。完全依靠新棉供應的時間段主要在10-2月份。來看下這幾個月的供需情況,陳棉庫存偏低,30萬噸;新棉產量460萬噸;這個階段進口按全年進口的50%算,約45萬噸;需求,截止到目前新棉銷售約20萬噸,每個月需求62萬噸,剩余4個月需求約250萬噸;國儲輪入,按照之前公告的最大量當年輪出的30%計算,為80萬噸;供應為30+460+45=545萬噸,需求為20+250+80=350萬噸。截止到2月底,庫存為545-350=195萬噸,此階段供需整體寬松。
而后市場進入拋儲階段,衡量進國儲拋儲時間的不完全確定性風險,再加上拋儲投放及進度的緩慢,如果按照今年的投放速度,月均供應53萬噸左右,需求按照62萬噸算,后續每月10萬噸的需求缺口還需新棉應對,這部分還需要50萬噸,年終社會流通商品棉剩余145萬噸,庫存消費比20%,供需整體偏緊張。
中國新疆棉外運因運費上漲和季節性因素受阻。不過,從長期看印度和中國的棉花供應問題只是暫時的。與此同時,美棉出口也將逐漸減速,在新總統班子成立和貿易談判開始之前,美棉對拉丁美洲的出口會非常有限。
此外,目前西非棉庫存相當充裕,本年度澳棉和巴西棉的產量也會大幅提高。因此,雖然中國和印度出現了人為因素導致的短期供應緊張,但全球棉花并不存在短缺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